本報記者 黨率航
6月26日傍晚,市區通江路內側的步道上,茁壯的柳樹在黃沙河旁撐起兩行綠傘,伴著淅淅瀝瀝的小雨,眾多市民來到河邊“打卡”。
今年3月,黃沙河綜合治理工程正式啟動,“白改黑”、河道兩側建設步道、拓寬人行通道……黃沙河綜合治理項目成果在市民的期待中逐一顯現,也在微信朋友圈、短視頻中逐漸傳開。
經過系統改造,先前單調的紅色步道磚已升級成彩色透水混凝土生態慢行步道。在兩側生態慢行步道之間,設置有8座步行橋及8處景觀節點作為親水平臺,還建設有現代廊架,臨河一側設置有玻璃欄桿。
項目施工人員告訴記者:“項目建設現代廊架5處、玻璃欄桿2445米,綠化帶提升2424平方米,將徹底解決區域內生態環境問題,為廣大市民提供生態康養濱水新空間。”
推窗見景,開門入園,黃沙河綜合治理項目為周邊群眾增加了家門口的休閑娛樂地,也給中心城市的夜晚增添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這一系列的變化,與水利部門的規劃密切相關。今年以來,市水利局聘請高水平的規劃設計團隊完成了中心城市“兩河七溝域”及生態島等重要節點的規劃設計,因地制宜確定了規劃藍圖。積極爭取中央和省上資金項目,成立項目策劃和招商小分隊,與中國水電三局等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
“五一”假期,中國水電三局承建的兩河口生態島建設工程項目正式開園迎接游客,迅速成為親子休閑網紅打卡地。
生態島與南岸濱河景觀廊道通過景觀橋連接,對島上進行鋪裝、美化、修建親水平臺,為市民提供了一個美麗的“陽光海灘”。
白色的生態島與周邊水面形成鮮明的對比,成為中心城市的一顆“掌上明珠”,給“商洛藍”增添了一抹“晶瑩白”,市民親切地稱之為“小三亞”。
今天的兩河口環境優美,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景觀品質與宜居水平。傍晚時分,市民紛紛驅車來到這里欣賞美景。兩河口的蝶變,源自中心城市丹江、南秦河水生態修復治理。通過兩河口生態綠化美化,實現了生態優美、人水和諧、城水交融,使水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同經濟社會發展完美融合。
今年以來,市水利局堅持解放思想“換腦子”,在守牢法紀、政策、生態、安全四條紅線的基礎上,圍繞“群眾滿意、環境改善、生態安全”目標,在違法建設拆除、水毀應急修復等方面特事特辦,積極主動溝通對接市、區相關部門單位,現場協調,爭取理解支持,提高工作效率。在市水利局的大力推動下,黃沙河綜合治理項目、兩河口生態島項目、中心城市段丹江水毀修復工程進展順利。
水生態修復帶來的水源涵養、水質提升、水環境改善等民生變化是民心所向,也是水利部門工作的不竭動力。兩河口生態島項目正在加速收尾工作,黃沙河綜合整治項目將于9月底前完工。
傍水而居,生生不息。“22℃商洛·中國康養之都”,這座市民心愛的城市,正吸引更多的游客來這里康養度假。看水、近水、親水,欣賞水景觀、享受水生態,正成為美好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