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以來,我市堅持問題導向,緊扣提高農村供水“兩率”指標、規?;┧こ谈采w農村人口比例、農村供水保障水平3項目標任務,進一步突出重點,上下貫通,想方設法解決群眾用水困難,切實增強群眾用水獲得感,不斷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
實施項目帶動,解決規?;┧采w人口比例不高問題。通過建設供水工程110處,改善受益人口16.83萬人,將自來水普及率、規?;采w率由2024年年初的96.52%、25.48%分別提升到97.7%和32.93%。
強化設施配備,解決水質不穩定問題。制定農村供水水質提升三年行動方案,督促各縣區對集中供水工程凈化、消毒設施設備進行提升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凈化、消毒設施設備配備率由2024年年初的70.51%、76.11%均提升到100%,水利部門水質自檢達標率為99.8%。
加強工作指導,提高防災抗災能力。針對陜南山區自然災害頻發,農村供水工程易遭受損毀的實際,在災后恢復重建的過程中,出臺了《關于農村供水災后恢復重建指導意見》,指導各縣區科學制定方案,合理布局供水管線,確保持久發揮效益,造福人民群眾。
優化工作流程,解決應急供水保障能力不足問題。組織相關專家制定《農村供水應急保障工作流程圖》,及時發放到群眾手中,在應對3輪暴雨過程中解決群眾吃水問題上起到了積極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在災害發生后,有580余戶開展了自救,設置了77個臨時供水點、啟用了112處備用水源,確保在大災面前群眾飲水不出問題。
實施一事一議,解決水費收繳難問題。推廣柞水“一事一議”水價定價辦法,由群眾自己商議確定水價,集鎮供水工程掛表計量收費達到100%,小型分散供水工程實現了按月(或按年)收費,為供水工程良性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 (市水利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