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全體學生以特殊團費的形式捐款7萬余元,在商洛市閆村鄉一個名叫磨溝村的小山村里興建起了一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希望小學。但13年來隨著生源的減少和國家關于校舍撤并的政策,截至目前,全校四個年級的學生總共只有23人,任教老師只有2人。6月9日晚,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邀請這所希望小學的2名老師和部分學生來西安進行最后的聯歡。
磨溝村四周環山,交通閉塞,是陜西最為貧困的地區之一。13年前,這里適齡兒童入學率不足7%。大人們都認為,生活在這種自然環境里的孩子,上學沒有什么意義。那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參加社會實踐的老師和學生得知這種情況后,呼吁為該村修建一所希望小學。倡議發出后,全體學生以特殊團費的形式捐款7萬余元。很快,一所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命名的希望小學在這個大山里“長”了出來,解決了當地100多名適齡兒童上學難的問題。
自從希望小學建成以后,13年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生資助這所希望小學和關注山里孩子的愛心接力行動從未終止。13年間,共捐款17余萬元,物品、藥品折合現金共計22萬余元,使適齡兒童入學率從剛開始的15%提高到了6年前的100%。他們還先后資助了600余名貧困學生,使他們走出大山走進了山外的初中、高中,其中兩人進入西安文理學院繼續學習深造。
隨著時間的流逝,磨溝村在外務工的人員日益增多,村里人口流失的情況很嚴重,小學的規模也被迫縮小。很多孩子被父母一起帶到了外地。就這樣,希望小學的生源急劇減少,到2010年的時候,學校四個年級的學生總共只有23人,任教老師包括校長在內也只有兩人,學校整體出現了13年前的景象。
6月9日晚,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邀請這所希望小學的2名老師和部分學生來西安,在舉行的愛心慈善晚會上,小學三年級的小任恒天真地說,“我喜歡上學,以后還要來西安上學,還要把我們班的同學都帶來一起上學,西安真好!”誰能想到,這個美好的愿望是從一個即將失學的9歲孩子口中說出來的。
由于資金不足和生源的短缺,這所希望小學在明年面臨著被撤并。希望小學的校長劉念良痛心地說,“學校要是倒閉了,這些學生怎么辦?不學習就永遠也走不出大山,走不出大山就意味著一輩子都要受貧窮,就一輩子沒有希望!”
據了解,受生源和自然環境的影響,陜西省2009年共有11583所小學,因撤并比2008年減少2602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