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深入,交通條件的改善,旅游業已成為陜南商洛市新的經濟增長點。然而,由于旅游投資嚴重不足,景點開發滯后,旅游產品單一,制約著商洛旅游資源優勢的發揮和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以SWOT分析法認清商洛旅游業發展的優劣勢、機會與威脅因素,以期促進陜南商洛旅游健康發展。
關鍵詞:商洛,旅游產業,SWOT分析
一、商洛旅游業發展現狀
商洛位于陜西省東南部秦嶺南麓,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地處秦頭楚尾,因商山、洛水而得名。商洛經濟落后,旅游起步較晚,但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深入,交通條件的改善,將制約旅游發展的交通瓶頸逐漸打開,商洛旅游業憑借資源優勢和不懈努力,獲得了較快發展,成為該市新的經濟增長點。2003年以來,旅游產業以超過20%的年增長率快速發展。2007年接待境內外游客、實現旅游收入,分別約是2001年的4.6倍和6.7倍。旅游產品由柞水溶洞獨立支撐發展為擁有商南金絲峽、丹江漂流、柞水溶洞、商州牧護關、鎮安木王等知名景區共同發展的局面,已形成丹江文化旅游長廊和山鎮柞原生態旅游環線兩條精品旅游路線。然而,目前商洛市旅游投資嚴重不足,景點開發相對滯后,景區交通不暢,旅游產品單一,產業規模小,配套服務設施建設不到位,高素質旅游從業人員匱乏,市場開發創新意識淡薄,接待服務水平較低,旅游綜合競爭力較弱,再加上開發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方案不明確,旅游產業發展支撐體系建設不到位,管理體制不適應大旅游發展的需求等,制約著旅游資源優勢的發揮和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 商洛旅游業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進行區域旅游規劃和制定區域旅游發展戰略時了解區域旅游發展內外影響因素的常用研究方法。SWOT是英文縮寫組合,SW指某行業或部門內部影響因素的強項和弱項(Strengths和Weaknesses),OT指某行業或部門外部環境的機會與威脅(Opportunities和Threats)[1]。筆者利用此法對商洛旅游業的自身情況和外部環境進行全面分析,以期明確商洛旅游業發展方向,促進當地旅游業健康發展。
(一) 優勢分析
1.資源優勢
旅游資源是旅游目的地藉以吸引游客的最重要因素,也是確保旅游開發成功的必要條件[2]。商洛旅游資源單體共計556個,共有主類8個、亞類19個、基本類型56個,分別涵蓋了國標數量的100%、61.3%、36.1%。旅游資源比較豐富,類型較為全面。其中地文景觀類旅游資源價值最高,發育了大量質量較好的峽谷和喀斯特溶洞,如金絲峽、柞水溶洞等;生物景觀方面,商洛海拔1 000m以上的山地具有植被垂直帶譜,森林公園突出,如木王、天竺山、老君山等,極具旅游開發前景;全市遺址遺跡類旅游資源占到總量的46.4%,主要有倉頡遺址、四皓和闖王文化遺址等;建筑與設施類旅游資源數量最多,是發展文化旅游的最大優勢資源類別,如東龍山雙塔、漫川古鎮和鳳鎮等。商洛以關中秦文化為主,又打著荊楚、中原文化影響的烙印,多元文化也是其旅游資源的特色。從規模看,全市旅游資源以自然生態類為主,人為景觀為輔。從質量上分析,全市生態與環境優勢明顯,尤以自然風光、山水景觀聞名陜西,在省內具有一定獨特性和壟斷性。
2.區位優勢
商洛文物古跡資源不敵西安,人文風情難勝黃陵和延安,然而,發展生態旅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這是商洛旅游的資源區位和“賣點”。從資源區位的互補性來看,商洛以山峽洞林水為主的自然風光與西安的文物古跡、陜北的黃土文化旅游形成反差,定位于陜西南北縱向旅游的南翼和西安的“第二生活區”,發展觀光、度假休閑、探險科考旅游,可資源互補。
商洛處在大西北與東部經濟聯系的交通要道上,在陜南三市中距西安最近,距咸陽國際機場僅需2-3小時車程,區位優勢明顯.隨著西康、西合兩條鐵路和312國道運營以及西康、西合、西武三條高速公路的開通,交通條件將全面改善,對外交通區位優勢進一步凸現,融入西安,借勢發展的條件更加優越。全市公路總里程5 272.3km,路網密度為0.27km/km2,村級公路為8 308.1km,公路通村率達97%。基本形成了以鐵路為骨干、公路為經緯,縱橫交錯的立體交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