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威脅分析
1.競爭壓力日益加大
陜西各市大力發展旅游業,競爭激烈,市場開拓難度加大。商洛依托秦嶺及其余脈形成的旅游資源,提出把自己建成西安的“后花園”、“第二生活區”,而安康、漢中以及秦嶺以北的長安、周至、眉縣等地也提出了同樣目標,它們的旅游資源、產品與商洛有相似之處,替代性、競爭性強。西康鐵路、西康、西漢高速公路營運后,西安到安康和漢中的路程大大縮短。與漢中、安康相比,商洛旅游資源總量,尤其是四級以上優良等級資源明顯處于劣勢。且漢中、安康旅游產業規模都在商洛2倍以上,就接待能力來講,漢中和安康的星級飯店數是商洛二倍多;商洛沒有國際旅行社,國內旅行社數量也僅及漢中、安康的1/3左右,競爭壓力很大。秦嶺北麓的山體旅游資源,由于距西安最近,開發歷史較早,形成一定氣候,新近又開通了西安環山旅游公路,將會截留大量游客,對商洛也構成有效競爭。
2.個性化需求日趨突出
現今的旅游活動不再是單純的觀光,而更多地包含了休閑、健身、娛樂、科考、探險等內容。傳統的觀光旅游已不能滿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正朝著個性化、多元化化、休閑化的方向發展,各種內容豐富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項目正受到歡迎。對商洛旅游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商洛發展旅游的對策和建議
(一)政府主導,營造氛圍
商洛旅游業處于起步階段,必須在良好的大旅游環境下,及時把握旅游業發展趨勢、調整戰略,乘勢借勢發展,而這些工作僅靠企業和開發商是無法完成的。再者山區旅游開發投資多、難度大、見效慢,對外商資本缺乏吸引力,這就需要政府進行重點扶持。實行政府主導型開發戰略,可以發揮政府信譽好、協調能力強、有一定資金籌措能力的優勢,有利于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對商洛來說,市場發育遠不成熟,旅游產業規模還很小,完全靠市場、靠企業,很難實現高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因此,政府的導向、投入及全方位組織協調意義更大。
(二) 突出特色,區域聯動
打綠色牌、走特色路,以生態旅游、休閑度假、觀光娛樂和探險康體為主要內容,整合資源,實現商洛旅游突破發展。集中力量打造三類旅游產品:一是加強區域聯合,打造以秦嶺“四寶”(大熊貓、朱鹮、金絲猴和羚牛)為內容的世界級旅游精品;二是建設以雄山秀水為內容的旅游極品。如商南金絲大峽谷的山水旅游景區,鎮安木王國家森林公園大面積野生花卉景區,柞水干佑河百里生態旅游長廊;三是推出三項以深山休閑為內容的旅游新品,即推出“走進自然的野趣體驗旅游”,走進秦嶺的“山村體驗旅游”,“走進明清古鎮”的風情旅游。選擇一批能體現商洛特色的深山小鎮、碼頭、明清會館等,修繕整理,使成為商洛民俗文化旅游展示地。近期抓好柞水鳳凰古鎮、丹鳳龍駒寨古鎮和山陽漫川關古鎮建設和開發[5]。
綜合考慮商洛旅游資源、客源、交通和聲譽區位,缺乏獨立發展強勢旅游的客觀條件。但轉變觀念,依據鐵路公路干線,與周邊城市聯合,形成區域聯動,實施整體營銷,擴大旅游市場份額,還是大有可為的[6]。第一是與陜南漢中、安康聯合促銷,精心塑造陜南整體旅游品牌形象。商洛應突出“秦嶺山地旅游品牌”,各縣也應從自身個性出發,塑造各具特色的旅游形象,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第二,利用與西安旅游產品的互補性,與西安聯合促銷,融入西安旅游圈,共同受益。
(三) 緊跟潮流,發展生態旅游
隨著綠色文明的倡導,旅游需求的自然生態取向風靡全球。在像商洛這樣的貧困山區進行旅游開發只有以生態旅游為基礎,才能保證在貧困山區旅游發展中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統一和可持續發展。商洛是秦嶺山地自然生態旅游區的主干之一,極具生態旅游發展前景。同時又可體驗多元文化特色,欣賞頗具地方風味的商洛花鼓和鎮柞漁鼓。商洛旅游開發以青山綠水為底色,重點突出以山峽洞水林自然生態旅游和與之相適應的人文生態旅游,從而與陜北的“三黃兩圣”,關中的文物古跡旅游遙相呼應,為陜西旅游業的區域聯合開發,實現“以西安為中心,關中為軸線,逐漸向陜北、陜南擴展”旅游發展大戰略奠定基礎[6],打造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