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社區參與,旅游扶貧
旅游業是突顯我國貧困地區鄉村資源特色,變資源劣勢為優勢,促使貧困鄉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商洛要將新農村建設與鄉村旅游相結合,實施旅游富民工程。商洛大部分村民以傳統的經濟方式為主,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收入水平較低,生活質量不高。在旅游開發中,有些地區采取移民政策,不利于地域文化特色的保護和延續。有的雖不移民,但當地居民沒有從旅游中獲得收益或收益甚微,甚至還要承受環境污染、交通擁擠、物價水平上漲等不良影響。這些現象與發展扶貧旅游的初衷相悖。應將當地居民看成是特定生態環境背景下地域特色文化的體現者,強調社區參與,吸納社區勞動力從事旅游開發和建設、旅游商品生產、旅游商業經營與服務,鼓勵社區居民為景區規劃和開發獻計獻策。改善他們的收入和生活環境,逐步調整當地的產業結構,轉換傳統的生活方式。有實力的區縣打造陜西旅游強縣,整個地區爭取成為國家級旅游扶貧示范區。這樣不僅提高貧困群體的生活水平和綜合素質,實現經濟發展,又保護文化的完整性、增強民俗魅力,使社區居民成為生態環境與資源的重要保護力量,真正創造一種和諧、友善的旅游氛圍,實現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