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雖然正是農閑時節,但丹鳳縣鐵峪鋪鎮化廟村村民王啟祥卻怎么也閑不下來,因為他家140畝的板栗園正是科管的關鍵時刻,能不能管好直接關系到全家的希望能否實現。王啟祥這140畝林地,其中有40畝是2008年在縣上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時分到的,頭腦靈活的他意識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繼當年實行土地大包干之后農村又一次重大政策改革,必將給農民帶來巨大利益,因此隨后他又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主動向村上承包了100畝集體林地。
剛剛過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歷時三年的商洛市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任務也在這一年全面完成,55萬農民成為2000多萬畝集體林地的新主人。
王啟祥告訴記者,原來坡是集體的,沒人管理,幾乎是荒蕪著的。他把集體坡承包到手以后,一家人都來了勁,短短兩年時間,經過嫁接和移栽,硬是把140畝的野山林變成了板栗園。王啟祥說估計在兩年時間里就能經營好,預計到時收入能在三萬元左右。
化廟村共有集體林地17000多畝,長期以來由于產權不明晰,集體林地無人看管,群眾造林護林缺乏積極性,說是林地,其實等于荒山荒坡。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就是將這些集體林地分配到戶,讓農民擁有山權,擁有自主經營權。如今和王啟祥一樣,化廟村家家戶戶分到到幾十畝到上百畝的林地,村民們在原來的黃山荒坡上紛紛栽上核桃板栗,做起了依山致富的夢。
化廟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帶來的變化只是丹鳳縣實行林權改革后的一個縮影,到2010年年底,丹鳳縣已全面完成了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任務,32萬農戶拿到了林權證,成了集體山林的新主人。
市林業林改革科的劉強告訴記者,通過這些林權證的發放,初步調動了廣大林農的營林、務林、護林的積極性,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的目標。
商洛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2008年首先在山陽縣試點,2009年在全市七個縣區全面推開,到目前,全市163個鄉鎮已全面完成了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工作,完成林地勘界2297.33萬畝,占全市集體林地面積的100%,發放林權證55萬多份,全市林改進度位居全省前列。(商洛新聞網 陳永輝 楊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