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城市更加立體化,居民生活空間更加豐富,商洛市決定建設一條高速快捷的新路網——環城北路。
秦嶺腹地的商洛市,全市240多萬人口。2002年,商洛撤地建市后,給長期生活在農村的居民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許多人移居城市生活,在短短的10多年間,城區居民由過去不足10萬人快速增加到了30萬余人,因此也給城市的建設帶來了新的考驗。
自從高速路開通后,商洛一下子邁入了西安一小時經濟圈,又一次步入了新的發展歷史機遇。在短短的數年間,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綠地已變成了高樓大廈,陜南第一座立交橋貫通城區南北,昔日的臭水溝黃沙渠變成寬敞的大道,丹江河碧波蕩漾,丹江公園成了一條美麗的風景線。而今,“秦嶺最美是商洛”已經叫向全國。
城市框架拉大了,品位提高了,然而市區的建設目前卻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成為全市人們的一種新的期待。2010年11月,商洛市委、市政府經過認真調研,專家實地勘查論證后,向全市人民鄭重宣布,商洛環城北路正式開工建設,將商洛的發展又一次推向新的歷史進程。
商洛市市長楊冠軍說,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積極實施項目帶動、城鎮帶動、開放帶動戰略,打造山水園林生態旅游強市;實現中等城市建設的超越發展。隨著江濱大道、商鞅廣場、南大門工程、丹江公園等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的相繼建成使用,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面貌煥然一新。但與商洛突破發展的宏偉目標相比,與“關中—天水經濟區”對商洛處于“次核心城市”地位的基礎設施建設要求相比,與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城市建設的新期待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4月12日,記者專程采訪了環城北路管理處負責人俞遠明,俞處長介紹說,環城北路工程是商洛市城市建設史上最大的單項工程,該工程西起構峪收費站,與312國道相連接,經張坡、西關磚廠、商洛中學、烈士陵園等地與西商高速連線相接,路線總長7公里,設計路寬26米,適當路段紅線控制在36米,雙向四車道,全線6座橋梁,一座雙洞隧道,項目靜態總投資5.26億元。建設周期18個月,計劃2012年5月竣工。
環城北路建成通車后,一是可以形成中心城市的交通環線,進一步完善城市路網布局,促使312國道市區過境段北移,快速緩解解決市區交通擁擠現象;二是可以快速拉大城市框架,使中心城市擴大5.3平方公里;三是可以充分開發道路兩側淺山區的土地,新增建設用地3000余畝,緩解城市建設用地十分緊缺的問題;四是可以解決城市防洪問題,徹底改變雨季山體滑坡、泥水入城的臟亂差現象,有效解決金鳳山防洪泄洪困難,改善市區衛生條件;五是可以盡快為啟動“商鞅大道”的規劃建設創造必要條件,進一步提升和完善市區軸心的品位和功能;六是可以增強招商引資的吸引力,引導山城向立體空間發展,加快“山、水、城、園”的現代化生態旅游城市的建設步伐。(三秦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