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見習記者 張建霞)“十二五”時期,我市將緊扣全力打造“三區四基地”發展思路,壯大地方財政實力,優化支出結構,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全面深化財政改革,充分發揮財政在資源配置、收入分配、穩定經濟、促進社會發展的職能,按照全市2011-2015年財政總收入年均約增長20%、地方財政收入年均約增長19.2%的增速,到“十二五”末,全市財政總收入將突破50億元。
支持經濟發展,壯大地方財政實力。圍繞“工業強市”戰略,按照“大項目支撐、大集團引領、園區化承載、集群化發展”的思路,壯大現有財源,發展新興財源,以工業骨干財源為抓手,集中打造商丹循環工業園區和縣域工業園區兩級財源集中區,著力做強現代材料、生態旅游、現代中藥、綠色食品、裝備制造、現代服務六大產業54個項目的新建、改建、擴建。以打造“秦嶺最美是商洛”品牌為目標,著力支持四大森林公園(金絲峽、牛背梁、天竺山、木王)和三條精品線路(丹江旅游長廊、商山綠色體驗游、鎮柞原生態游)建設,統籌服務業、旅游等專項資金,支持以旅游為重點的服務業發展。集中財力支持中心城市發展,大力培育城市財源,推進城市化進程。依法加強稅收征管,開展稅收專項整治,避免稅收流失,實現聚財有道、理財有效、管財有法。
優化支出結構,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財政支農工作以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為中心,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讓廣大農民群眾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在做好試點的基礎上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基本實現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全面推進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市級統籌,提高待遇支付水平,支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按照建立公共財政的目標,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努力保障政法部門等國家政權建設,加大行政資源共享、設備共用的實施力度。繼續做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城市免雜費政策落實,推動市特殊教育學校和商洛職業技術學院二期工程建設,全面實施免費中職教育政策,完善貧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體系,全面啟動教科文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工作,完成關中-天水經濟區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設的財政職能任務,做好重點鎮綜合文體廣場建設和縣區綜合文化藝術中心建設,推動文化單位體制改革,大力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支持社會事業全面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