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上半年,全市上下積極應對低溫、霜凍、干旱等自然災害和農資上漲、農產品價格波動等市場影響,夯實基礎,加大投入,全市農業農村工作順利實現時間任務“雙過半”。預計完成農業總產值35.21億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693元,同比分別增長4.4%、26.8%。
——糧食生產穩步推進。預計夏糧總產27.79萬噸,超計劃任務近四成。建設萬畝馬鈴薯示范基地7個,夏播糧食作物72.2萬畝,經濟作物26.5萬畝,其中蔬菜12.3萬畝。
——主導產業快速發展。加快發展畜牧、林果、中藥材和設施蔬菜四大主導產業,創建部級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1個、省級7個,完成了6個10萬頭生豬鎮和12個萬頭示范村建設任務,商州荊河生態農業示范園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農業園區。落實設施蔬菜建設任務7180畝,新建蔬菜大棚2735畝。發展中藥材7.2萬畝,新建以核桃、板栗為主的干雜果經濟林基地23.6萬畝,嫁接改造24.1萬畝,經濟林科管123.5萬畝。全市100萬畝掛果核桃目前長勢喜人,豐收在望。
——生態建設步伐加快。完成綠化造林28.96萬畝,積極實施千里綠色長廊建設工程,完成326.3公里、25.3萬畝。丹江武關河保護區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全市省級自然保護區增至5處。集體林權主體改革掃尾工作全面推進,頒發林權證46.5萬本,占應發面積的88.11%。扎實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確保了森林資源安全。
——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完成水利投資5.2億元,建設基本農田、新修加固河堤、治理水土流失580平方公里,均完成半年計劃。新修“四田”2.36萬畝,改造提高4.99萬畝,新增灌溉面積2.24萬畝,發展節水灌溉1.53萬畝。新建農村戶用沼氣5369口,完成年度任務的59.7%。
——扶貧開發成效明顯。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工程全面啟動,完成了18.3萬戶搬遷對象的調查摸底和審核確認工作,確定集中安置點208個,5691戶搬遷群眾開始建房。啟動實施連片開發建設項目12個,整村推進村82個,新修村組公路164公里,鋪設飲水管道221公里,架設農電線路68公里,實施“四改”2064戶,建設“三位一體”284戶。新一輪包村扶貧工作全面啟動。
——農村民生顯著改觀。下撥城市低保資金3361萬元,保障對象4.5萬人;下撥農村低保資金8364萬元,保障對象29.1萬人。去年“7·23”特大暴雨災害致災群眾全部入住新居。全市人口出生率4.57‰,自然增長率1.38‰。防汛工作抓早動快,投入防汛抗旱資金2292萬元,組建了1989支5.26萬人的防汛搶險隊伍,儲存了價值400余萬元的防汛物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商洛模式”不斷完善,全市未出現農產品安全事件。(市政府辦綜合三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