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劉占良) 據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提供的信息,7月29日14時至8月1日上午10時,我市普降小到大雨,全市降雨量普遍在40—150毫米,大的降雨量主要分布在鎮安、山陽、商南、丹鳳南部地區,全市有43個鄉鎮降雨量超過100毫米,6個鄉鎮超過140毫米,鎮安縣楊泗鎮降雨達172.7毫米、鐵廠鎮148毫米、達仁鎮146.5毫米、龍勝鎮154.5毫米,柞水小嶺鎮141.6毫米,鳳凰鎮165.5毫米。
據8月1日上午10時市民政局統計,山陽、柞水兩縣15個鄉鎮、54個行政村、4922戶、17653人受災,緊急轉移安置災民646人。山陽縣城關、延平、牛耳川、色河四鎮、35個組、2239戶、8043人受災,降雨量最大的鄉鎮113毫米,僅8月1日一天色河鋪降雨量就達到111毫米;柞水紅巖寺鎮小河口、杜家溝、下街頭三處出現滑坡體,威脅48戶210人安全,已全部撤離危險地帶,并安排專人監測;農作物受災4851畝,絕收810畝,水毀810畝;倒塌居民住房52戶140間,損壞130戶384間;沖毀鄉村道路50處12千米、橋涵12座、河堤98處9703米,人畜飲水工程12處1830米。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779萬元,其中農業損失207萬元、基礎設施損失1266萬元,家庭財產損失306萬元。災情發生后,各縣縣委、政府高度重視,迅速安排部署,積極指導干部群眾開展查災救災工作,災區群眾生產生活秩序井然,社會安定,人心穩定。
針對當前防汛形勢,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緊急下發通知,要求各縣區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以各類水庫、電站、江河、城鎮、地質災害隱患點、尾礦壩、城市低洼地帶、危房校舍和群眾聚居區為重點,切實做好監測、預警、防范等相關工作。要強化江河上下游互報聯防工作制度,及時準確地傳遞天氣、雨、水情監測預警信息。各級各部門防汛責任人要堅持24小時帶值班工作制度,根據汛情變化,及時采取果斷處置措施。同時要切實落實巡堤巡壩查險隊伍和應急搶險隊伍,充分做好搶險的各種準備,一旦有重大汛情、險情,要迅速調動、果斷處置,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