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李敏)多年來,我市深入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長江防護林等生態建設工程,完成造林面積492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了近十個百分點,初步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在山陽縣城關鎮權垣村,村民權德橋正忙活著給自家的600多斤核桃去皮、剝仁、分類。過去的老權是村里的老低保戶,總覺得低人一頭,而今,老權不僅去掉了“低保戶”的帽子,還贏得了“核桃大王”的美譽。 “因為我種的核桃樹多,一年光核桃就能賣1萬多塊錢,還學了點手藝,給別人嫁接核桃樹,能掙兩三萬塊錢,自己弄的新種核桃樹苗,能賣3萬多塊錢。”權德橋開心地說。
說起脫貧的事兒,老權說,這虧得村里在大小溝的700畝坡耕地退耕還林。1999年大小溝被退耕還林,種植了核桃經濟林,村民不僅8年內享受國家每年每畝地230元的補貼,而且有更多的時間外出打工掙錢。特別是2007年對原來的實生核桃樹進行了高接換優科管后,如今他們村兩戶的核桃收入就抵得上過去種糧的總收入。
從以前的坑洼地到如今的綠樹蔥蔥,權垣村村支書胡新林感慨萬千:“原來這個地方叫做“萬斤洼”,一年收的糧食也就1萬來斤,價值1萬來塊錢,現在栽了核桃樹,群眾的收入加倍提高,每戶收入7000多塊錢,全村種植核桃的有277戶,所以經濟收入翻了幾番。退耕還林不僅使權垣村農民人均純收入有了大幅提升,也使當地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有益改善,環境的改善也回過頭來反哺經濟增長。原來一下大雨全都是紅泥水,實行生態林以后,能看得到樹也長大了,水土也不流失了,對核桃樹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十年來,我市生態建設工程累計完成造林面積492萬畝,其中退耕還林202萬畝,天然林保護工程281萬畝,長江防護林工程9萬畝,生態建設工程使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了近十個百分點,共有133萬多人累計享受退耕還林糧錢補助2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