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不包括流浪犬,我市各地家庭飼養各種犬已達13.35萬只,野狗亂跑,狗屎亂拉,已成社會公害——
本網訊 (聶學祥)狗被視為人類忠實的朋友。如果說農村群眾養狗主要目的是看家護院,那么城市犬類大多被作為寵物飼養,起到消遣、排孤、做伴的作用。城區養狗本無可厚非,從一定意義上講,經濟發展才會帶來寵物狗的飼養熱。寵物狗的主人大多經濟寬裕、時間充裕便是例證。但近年來商洛中心市區出現很多不文明養狗現象,主要表現在:飼養大型犬、烈性犬,一戶養多犬,遛犬不拴犬鏈,隨意出入公共場所,非法犬類交易,遺棄犬導致流浪狗增多,野狗亂跑,狗屎亂拉,已成社會公害。狗患應是人禍,它直接引發一系列社會隱患。
一是傳播疾病。很多養狗者只養狗不管束,不注射狂犬疫苗,這些狗到處亂竄,為誘發狂犬病埋下了隱患。據農業部門統計,2011年,全市存欄犬13.35萬只,注射狂犬疫苗12.3萬只,其中商州區存欄3.86萬只,注射狂犬疫苗3.45萬只。因犬主人主動防疫意識等原因,全市有1.05萬只、商州區有0.41萬只犬未注射狂犬疫苗,這還不包括流浪犬在內,傳播疾病的幾率極高。據市疾控中心2012年6月18日統計,自2010年1月1日至今,不足兩年半時間里,市、縣區疾控機構處置4277例犬咬傷情況,其中商州區1500例,占到35%;全市共接種人用狂犬疫苗5343份,其中商州區1760份,占到32.9%。商洛市中心醫院每年也接診4例以上犬咬傷患者。
二是有礙觀瞻。城區各類犬只,特別是流浪犬的出沒,有損商洛省級文明衛生城市形象。
三是影響和諧。因狗“惹是生非”導致矛盾糾紛、治安事件頻發。單位院落、生活小區內狗吠擾民,影響鄰里和睦。據商州區城關派出所民警介紹,城區因犬導致的矛盾糾紛時常發生,尤其是夏秋季節調解數量明顯增加。
四是污染環境。由于養犬人不講公德,任犬隨地便溺,不加清理,影響公共衛生,加重環衛人員工作量。
五是引發事故。城區經常可見“野狗擋道”現象,忽然從背街小巷竄出,既驚嚇路人,又令過往司機防不勝防,有時甚至為避讓“霸道狗”而引發車禍。據商州區交警大隊工作人員介紹,全市平均每季度有1例犬只引發的交通事故。市人保財險公司資料顯示,全市每年有2至3例犬只引發交通事故的理賠事件。
可以說,狗患已成為影響社會和諧、危及群眾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大“公害”,是我市建設文明宜居幸福商洛過程中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規范養犬行為,倡導文明養犬,早日消除城市犬害,讓狗這人類的忠實朋友真正與人“和諧共處”,確保市民生命權和健康權,是對我們加強社會管理工作的考驗。筆者建議:
首先要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市民文明養犬。廣泛宣傳違規養犬的社會危害,增強全社會文明養犬意識,規范文明養犬行為。
其次要嚴格監督管理,建立持證養犬制度。養狗并非單純的個人行為,應按照犬只飼養人自律、政府部門監管和社會公眾監督相結合的原則,實行分區域管理。遵照《商洛市養犬管理暫行辦法》,建立持證養犬制度,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從依法辦證、分戶建檔、掛牌拴養、免疫保障、責任賠償、捕殺處理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