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柯巖)5月29日,第十三次陜南綠色循環發展工作座談會在我市召開。省委書記胡和平作出批示,省長劉國中出席并講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梁桂主持會議,副省長魏增軍安排脫貧攻堅有關工作。
胡和平在批示中強調,陜南綠色循環發展是省委和省政府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對于全省加快追趕超越步伐、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義。陜南三市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盯追趕超越目標,踐行“五個扎實”要求,堅持高質量發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走綠色循環發展之路,推動裝備制造、現代農業、健康養老、文化旅游等特色產業集群發展。要堅持改革開放,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和提升營商環境,推廣飛地經濟模式,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辦好民生實事,聚焦深度貧困,提高脫貧質量,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要堅持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加強秦嶺、巴山生態保護,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以政治建設為統領,統籌推進黨的各項建設,馳而不息改進作風,深化反腐敗斗爭,鞏固和發展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劉國中指出,陜南既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的交匯點,也處在關中平原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連接處,完全有條件依托地緣和綠色生態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堅持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在產業轉型升級上下功夫,以綠色集約為重點發展現代工業,以環保、有機、品牌化為重點發展特色農業,以全域旅游為重點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以創新驅動、人才支撐和園區建設為重點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大力發展現代金融和生產性服務業,不斷增強陜南地區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要時刻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統籌抓好秦嶺保護與水污染治理,扎實開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持續完善生態保護體制機制,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要認真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決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統籌推進各項民生工作,讓綠色循環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眾。要抓好頂層設計和政策執行,注重統籌協調,強化政策保障,狠抓工作落實,充分調動市縣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努力把綠色循環發展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會前,劉國中一行深入山陽縣必康產業園、商州區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示范項目、商洛比亞迪公司、君威農貿公司等項目現場調研,并出席了陜南三市162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
省政府秘書長方瑋峰,市委書記陳俊,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豫琦,省直有關部門、陜南三市和各縣區政府及有關企業負責同志參加會議。商洛市市長鄭光照,漢中市市長方紅衛,安康市市長趙俊民分別匯報了綠色循環發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