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亮點系列報道之五
本報記者 余 婷
近日,在商州區麻街鎮齊塬村的商洛市豐鑫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產業基地,大棚里種植的葡萄、木耳、香菇、羊肚菌等長勢喜人,大棚外大片的狝猴桃惹人喜愛。管理人員有的采摘木耳,有的查看狝猴桃長勢,一片繁忙的豐收景象。
今年以來,全市農業工作圍繞打造“一都四區”目標,堅持雙對標、雙50、“雙線”推進,堅守糧食安全底線,全力興產業、保供給、抓改革、促增收,推動農業農村經濟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上半年,預計完成農業總產值82.54億元、增長6%,實現農業增加值44.91億元、增長5.4%,有效發揮了“三農”壓艙石作用。
食為政首,糧安天下。上半年,我市糧食生產喜獲豐收,全市播種糧食252.6萬畝,收獲夏糧99.5萬畝、總產19.81萬噸,擴種大豆33.2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18萬畝。為了保障糧食產量,我市印發了《商洛市全面加強糧食安全工作三十六措施》,設立糧食生產專項資金,對糧食播種面積增量及市級示范區給予獎補。發放耕地地力保護等各類種糧補貼1.66億元。同時,加強農田建設有序推進,上半年建成高標準農田6.5萬畝。
首位產業全鏈培育,特色產品產銷兩旺。為了加速推進延鏈補鏈,我市印發《商洛市“十四五”鄉村產業發展規劃》《商洛市農業產業全產業鏈培育實施意見》,建專班、編方案,聚焦“菌果藥畜茶魚”9個特色產業全力實施全產業鏈培育,特色產業實現提質增效。上半年,全市栽培食用菌4.1億袋,預計鮮品產量40萬噸;茶園總面積達到59.8萬畝,春茶產量1.09萬噸、產值19.7億元;水產品產量0.35萬噸,產值1.57億元。
畜牧產業轉型升級,疫病防控成效顯著。上半年,全市生豬、肉牛、肉羊存欄117.15萬頭;家禽存欄1637.47萬只,肉、蛋產量分別為9萬噸、5.4萬噸。另外,率先在全省啟動全國牛羊布病無疫市創建,創新動物防疫“333”模式,代表陜西省順利通過國家春季動物防疫工作考核驗收。生豬、家禽、肉羊、肉兔等4個畜種市級質量控制技術標準獲得省級立項批復,《肉兔同期發情及人工授精技術規程》通過省級審批。
農產品質量安全持續領先,品牌培育再添新秀。我市通過舉辦專題培訓班,推行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加大源頭監管和監測抽檢,把牢農產品質量安全關,農產品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新認證綠色食品6個,有機農產品2個,15個優勢特色產業技術標準獲省市場監管局立項批復。商南木耳入選2022年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商洛入選全國名錄數量達到69個,位居全國地級市榜首。《商洛市優質農產品生產消費指南》出版,有效促進商洛優質農產品銷售。
農業投資穩定增長,三產融合加速推進。我市爭取中省到位資金6.04億元,實施農業農村領域重點建設項目54個,已完工項目9個,完成投資16.62億元。壯大龍頭企業,培育“領軍型”企業2家,壯大“成長型”企業10家,帶動發展食用菌初加工企業38家、深加工企業13家,落實擬納規入統農業企業9家。促進出口加工,市政府辦印發《商洛市促進農產品出口若干措施》,舉辦農產品出口政策、電子商務專題培訓4期,鎮安永田、丹鳳夏雨等9家企業出口農產品創匯1.1億元。培育農業園區,洛南、山陽2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獲得獎補,商南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獲批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柞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國家園區創建績效中期評估。加快冷鏈建設,建設冷藏保鮮冷鏈設施147個,新增庫容1.7萬噸,兌付財政資金2176萬元。發展休閑農業,發布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14條,8條線路被全省宣傳推介。推薦鎮安縣豐收村申報2022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柞水縣杏坪鎮和丹鳳縣許家塬村為第十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村。
科技服務持續優化,技術培訓深入開展。我市先后開展2022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暨第三十屆“科技之春”宣傳、科技服務促春耕生產等活動,落實21名技術干部包抓21家重點龍頭企業開展技術服務。培育高素質農民1803人,其中認定高級職業農民13人。組織參加“全國網上冬訓行動”、食用菌產業科技特派員、秦巴山區特色產業專題培訓,累計培訓干部225名。推薦全省農業節水首席專家3人、“神農英才”3名,申報“全國十佳農民”資助項目候選人、農民教育培訓“百名優秀學員”保供先鋒候選人2人。
下一步,全市農業工作將緊盯全年目標任務,守牢糧食安全底線,著力穩產保供,統籌推進農業農村各項工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保障和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