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為有效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員和人才的引領帶動作用,市委組織部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以“三百四千”工程為抓手,深入實施千名頭雁帶富領飛、千名黨員駐村興農、千名人才創新創業“三大工程”,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凝聚了強大合力。
“我將帶領全村黨員和群眾,做大做強木耳產業,推動一二三產融合,努力把金米村建成鄉村振興示范村,讓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近日,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黨支部書記李正森對全村的發展充滿了希望。
李正森只是我市村級黨組織“頭雁”的一個縮影。當前,全市共有1200多名像李正森這樣的“頭雁”,帶領農村廣大黨員干部在鄉村振興道路上闊步邁進。
大力實施“歸雁計劃”,全市動員23名在外務工創業經商人員返鄉擔任村干部,聘請361名在外務工創業經商人員擔任榮譽書記、榮譽主任,全市1102名村黨組織書記包抓1733個產業,爭取投資6639萬元,帶領1.5萬戶群眾穩定增收。著眼于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質,舉辦“千名頭雁帶富領飛”網絡培訓班和鄉村振興干部示范培訓班,重點培訓產業發展、鄉村治理、黨建工作和核桃、板栗、鄉村旅游等內容,共舉辦培訓班578場次,6.7萬多名黨員干部受益,鎮村干部和駐村干部振興鄉村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同時,組織開展“千名領跑人”學歷提升計劃,動員村級“兩委”成員及其后備力量提升學歷,目前1155人參加大專學歷教育,共補貼、補助學費355.58萬元。
為進一步壯大幫扶力量,我市選優配強駐村隊伍,向新排查的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增派7名駐村第一書記,全市“五類村”第一書記達到819人。不斷規范駐村干部管理,制定《違反駐村管理工作規定處理辦法》,常態化開展“走讀式”駐村幫扶等問題專項整治,推進駐村干部走村入戶、服務群眾常態化。全市819名第一書記協助鎮村爭取項目2943個、資金4.45億元,為群眾辦實事7401個。配建產業園區、社區工廠、就業幫扶車間268個,實現4.46萬戶有勞動能力易地搬遷家庭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
今年以來,丹鳳縣先后建成棣花鎮農文康旅人才驛站、龍駒寨街道辦資峪溝村鄉土人才驛站等示范人才驛站6個,選派28名科技特派員、334名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組建10個人才服務團,深入田間地頭、養殖圈舍、生產一線開展實地培訓,實施生產能手、經營能人等培育工作,有效推動了當地葡萄、冬棗及肉雞、毛驢養殖等產業發展。
圍繞“3+N”產業集群和17條重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我市建成15支創新創業團隊,分類建立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專業技術人才、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等人才數據庫,市級入庫科技人才500名。聚焦助力鄉村振興,抓住教育、醫療和科技特派團“組團式”幫扶機遇,探索構建“1+3+N”工作體系,通過“師傅帶徒弟”“團隊帶團隊”方式培養本地人才。組建76支人才服務團,動員2500多名骨干專家幫扶220多場次,開展“黨支部+科技特派員”三聯三幫行動,向鄉村振興任務較重的村選派科技特派員109人。今年以來,全市累計投入資金13.21億元、實施項目2322個,服務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122家,開展現場技術指導和示范220多場次。 (市委組織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