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做優做強特色產業
——訪市政協委員、市政務服務中心主任石紅菊
“作為一名政協常委,要不斷深化對人民政協性質、定位和重要作用的認識,增強責任意識,提升履職本領。”市政協委員、市政務服務中心主任石紅菊說。工作中,她及時反映群眾所急所盼的問題,切實將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獲得了群眾的認可。石紅菊表示,商洛建設秦嶺山水鄉村成效明顯,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仍然面臨建設資金不足、群眾參與度不高、產業支撐帶動不足等問題。
石紅菊建議,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常態化開展“干凈商洛”創建。整合農業、交通、水利、電力、教育、鄉村振興、醫療衛生等各類涉農項目資金,撬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向鄉村建設,同時,盤活農村閑置的集體資產。通過產業示范帶動、組織外出參觀、黨員干部帶頭、政策激勵引導等多種形式,引導農民投資、投工、投勞,并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調動群眾積極性。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業態、新產業,不斷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以產業發展為建設秦嶺山水鄉村賦能。 (本報記者 方 方)
“以竹代塑”助推鄉村振興
——訪市政協委員、商洛市秦嶺泉茗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章榮瑞
“2023年,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了《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為商洛發展提供了機遇。商洛地處秦嶺東南部,野生竹子資源豐富,農村有利用竹子進行竹編的傳統習俗,竹產品在家居、辦公、農業等方面應用廣泛。”2月1日,市政協委員、商洛市秦嶺泉茗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章榮瑞說。
章榮瑞表示,商洛要搶抓政策機遇,發揮資源優勢,將野生竹子精深加工,作為富民強市的新興產業來發展,既能增加群眾收入,又能為商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助力鄉村振興,商洛發展“以竹代塑”產業前景非常可觀。
章榮瑞建議,要由林業部門牽頭,摸清資源底數,對野生竹子現有面積、種類以及不同竹子的特性進行普查,做到心中有數。要尋訪農村“篾匠”“竹匠”及其傳承人,通過他們了解目前野生竹產品初級開發狀態、品類、市場需求,積極開發竹編、藤編等產業。建議有關部門前往四川、貴州、浙江等地考察學習竹產品開發、竹子繁育、新品培育等技術。開發以竹代木、以竹代鋼新產品,提升商洛野生竹產品開發利用水平。要積極和高等院校建立科研聯系,聘請專家教授來商考察,有針對性地研究下游產品開發方案。積極招商引資,研發一次性代塑日用品、耐用型代塑產品、多功能竹炭基產品,積極開發可應用于交通、建筑、水利等領域的竹質工程材料,提升竹產品在工程領域的應用。
(本報見習記者 孫遠飛)
積極履職 促進教育事業發展
——訪市政協委員、商洛市初級中學副校長王濤
三尺講臺寫春秋,一紙提案為民言。對于王濤來說,這句話是他的真實寫照。一直以來,他立足校長身份、委員職責,在教育園地默默耕耘,時刻關注教育方面的社情民意,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過去一年,王濤積極參與市政協組織的學習研討、協商議政、專題調研、民主監督等活動,用履職盡責的行動樹起了政協委員的形象。
“市委提出的‘一都四區,人才先行’,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匯聚各方資源,擴大合作交流,更加堅定了我們教育工作者干事創業、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王濤說,新的一年,他將認真履行委員職責,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人”宗旨,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把這次政協會議精神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堅持五育并舉,深化課堂改革,聚焦核心素養,拓寬育人途徑,在“雙減”背景下教育高質量發展路徑探索上下功夫,在全面育人評價方式上下功夫,在創新拔尖人才培養上下功夫,為助推商洛教育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本報記者 米子揚)
注重培育鄉土帶貨達人
——訪市政協委員、市民政局社會救助中心科長楊奕琳
“政協委員不僅僅是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與擔當。”這是市政協委員、市民政局社會救助中心科長楊奕琳的履職感悟。過去兩年,她提交了《關于加快數據融合共享推進數字商洛建設的建議》《關于提升惠民惠農一卡通金融機構服務的建議》《關于加強兩河口生態島管理的建議》,多次參與課題調研、積極參政議政,榮獲商洛市優秀政協委員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先進工作者稱號。
楊奕琳告訴記者,這次參會她準備的提案是《關于加快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發展的建議》。她說,在商洛的不少地方,農村物流業務往往止步于鎮一級的物流配送網點,建議京東、順豐等快遞公司在基層設立電商站點,解決基層電商業務“最后一公里”問題。同時,積極與農村班車、公交車等開展業務合作,捎運快遞貨物,以降低物流運輸成本。她還建議相關部門聘請國內知名專家、教授或網絡達人對現有電商人員進行深層次培訓,定期組織全市網絡達人、電商業主進行交流討論,促進業務能力的提升。通過各種方式支持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和從事商貿經營的個體戶積極加入電商隊伍,培育鄉土帶貨達人,為鄉村振興貢獻新力量。 (本報記者 肖 云)
加強物業管理 提升群眾幸福感
——訪市政協委員、商洛秦揚文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賴玲
物業管理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和社會的和諧穩定。隨著商洛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物業管理問題成了人民群眾身邊的熱點民生問題。
“商洛市小區物業管理存在著服務質量逐漸下降、收費標準沒有合理化和公開化等問題。”市政協委員、商洛秦揚文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賴玲說。
在《關于加強我市小區物業規范管理的建議》的提案中,賴玲建議,加強《物業管理條例》《物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宣傳。實施行業監管,適時成立物業管理行業協會,制定行約行規,建立物業服務行業標準。物業管理公司加強對工作人員業務技能培訓,堅持持證上崗,使物業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專業化、制度化和規范化。健全收費機制,遵循公開、公平、誠實守信原則,對售后房的收費標準要以不斷改善、完善配套設施和服務為抓手,使服務內容、服務質量與收費標準對應掛鉤,同時,物業管理企業要定期向業主公開收支情況,做到收費合理化,使用公開化。
對于商洛未來的發展,賴玲建議,要打造好“康養之都”這個品牌,通過舉辦一系列的大型活動來宣傳商洛推介商洛。持續加大秦嶺山水鄉村建設力度,推動我市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農產品的品牌優勢。 (本報記者 胡 蝶)
聚力打造商洛文旅融合新地標
——訪市政協委員、商洛日報社要聞部副主任李亮
一個身份是記錄者,另一個身份是建議者。她認為,這是延伸,也是互補。
“記者是歷史的記錄著,發展的見證者,成為政協委員后,我能把我在工作中發現和報道的問題,通過政協這個渠道傳遞到更高層面,更好地促進問題解決,實現閉環。”2月1日,市政協委員、商洛日報社要聞部副主任李亮說。
此次參加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李亮精心準備了《關于發揮秦嶺博物館“總窗口”效應 打造商洛文旅融合“新IP”的建議》的提案。她說,近年來,憑借文化、旅游、生態“三張王牌”,商洛頻頻出新、出圈、出彩,叫響了“中國康養之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特別是市委、市政府打造的秦嶺博物館,是城市聚神提質的大項目,也是宣傳展示秦嶺文化和大美商洛的“總窗口”。她建議,把秦嶺博物館作為點亮城市發展的“新引擎”,在做好藏品征集、收藏、保管與研究、展示基礎上,探索更多“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數字化展示”“人性化服務”的新路徑,加強秦嶺博物館與西安各大博物館的交流互動、深度合作,以秦嶺博物館為重要節點,串聯周邊景區景點,精心培育“文化+旅游+生態”精品文旅線路,將其打造成為我市新的文化地標和城市名片。
(本報記者 楊 鑫)
唱響商洛“老字號”美食品牌
——訪市政協委員、華夏城投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素珍
華夏城投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素珍是民主黨派界的政協委員,2023年,她積極參加市政協組織的會議、學習和調研視察工作,了解外地發展的先進經驗,并緊貼商洛實際,提出可落地,應時應策的方案,反映社情民意。她撰寫了《關于做大做強丹鳳葡萄酒產業的建議》《關于做大靈芝菇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建議》《關于進一步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建議》等提案,其中《關于進一步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建議》被列為重點提案。
參加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的程素珍說,近年來,商洛舉辦了形式多樣的特色美食節、秦嶺山珍美食大賽、全國自行車賽等文體賽事,在提升餐飲消費熱度、激發市場活力、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她建議,要深挖、恢復、振興商洛美食“老字號”,提升商洛特色美食的信譽度和知名度,讓商洛各個縣區的特色傳統名菜美食融入現代文化和時尚元素,創新研發適合現代人口味、審美觀和消費觀的品類和包裝,唱響商洛“老字號”美食品牌,讓“老字號”煥發新活力。
(本報記者 劉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