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文化內涵 為康養之都注入靈魂
本報訊 (記者 賈書章)2月1日,在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上,第一討論組中國共產黨界委員建議,打造康養之都,商洛市中心城區建設要充分發掘文化資源,為康養之都注入靈魂。要讓外界通過歷史文化來了解商洛、關注商洛,為商洛“一都四區”建設凝聚更大合力。
閆爭民委員建議,商洛市中心城區要對現有城市公園、廣場等進行改造提升,增加一些能夠體現和展示商鞅文化、四皓文化、秦楚文化元素的景觀,適時建設一些文化主題公園、文化主題博物館等,進一步提升城市的歷史文化內涵。讓人感受到商洛不僅是一個生態優美的城市,更是一個有歷史文化的城市,使我們的城市特色更加鮮明。要抓住舉辦國際沙灘排球U19世界錦標賽的機遇,樹立以賽興城、以賽興業理念,做足賽事文章,用好賽事平臺窗口,創新旅游、康養、文化、生態“四位一體”的服務發展模式,推動體育賽事與康養、文化、招商等深度融合。王舒委員建議,要利用文化名人效應,開發文化名人、文化地理要素和文化符號,推動文旅融合,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張賢慧、李江峰、王昕等委員建議,要進一步創新政協工作理念,關注民生熱點難點問題,做好政治協商和民意收集,進一步提高委員的履職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發揮職責優勢 促使政策落實
本報訊 (見習記者 楊若陽)2月1日,參加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的教育、體育、科協界委員聚焦政協工作報告和提案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委員們一致表示,報告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數據翔實,凝聚了各方共識。
李文強委員表示,各部門要加強提煉提案辦理后續進度,在服務民生的各項工作中重視辦理過程的追蹤。此外,要充分發揮專業委員會的作用,針對部分地區高價彩禮、隨禮泛濫的現象,各位委員要持續關注鄉風文明建設,保證政策落地。
朱榮緯委員說,要著力彌補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中存在的短板,讓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能一味地認為學校是萬能的教育機構。要盡可能地傳遞正能量,從而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缺失的部分逐漸地填補起來。
王宗俊委員認為,要減少與教育無關的事進校園,校園是教書育人的神圣之地,一些無謂的進校園宣傳活動無形中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過多的壓力和負擔;要加強公共衛生和基本衛生的保障能力,為學校配備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和醫護人員,以應對學校各類突發事件。
陳圣禪委員提出,要發展銀發經濟,利用農村好地段的宅基地,盤活閑置資產發展康養經濟,為居家養老人群配備更加完善的基礎設施;要發展寵物經濟,可以在中專技校開設寵物洗護專業,借助畜牧業打造寵物友好城市。
提升委員履職積極性 助力商洛高質量發展
本報訊 (記者 王孝竹)2月1日,參加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的工會、共青團、婦聯、特邀界委員齊聚一堂,圍繞政協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展開討論。委員們一致表示,報告內容精簡凝練、主題鮮明、重點突出,對未來的計劃思路明晰、目標明確,謀劃站位高且深遠,讓人深受鼓舞。
付培恒委員說,聽完兩個報告后,對如何開展政協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作為一名基層政協委員,要堅持學習,提升履職能力,提出高質量的提案。
胡雁飛委員表示,兩個報告特別的“實”,特別的“明”。過去一年的政協工作和提案辦理工作的總結特別“實”,從提出的547件提案中審查立案了330件,并且做到了百分之百辦理,件件有落實,條條有答復。對2024年政協工作安排特別“明”,思路明、措施明、任務明,為基層政協委員參政議政指明了方向。
特邀委員丁云亮認為,委員們的履職盡責能力強,但履職積極性還不高。委員們應當積極作為,深入基層調查了解群眾的意愿,反映更多社情民意信息,充分發揮界別優勢,行使委員職責,助力商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吳博委員說,從報告中看到了很多工作亮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工作成績突出,營商環境、經營環境、政策環境、市場環境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推進了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整合茶葉品牌 促進“三茶”融合
本報訊 (記者 肖 云)2月1日,參加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的特邀界委員在討論政協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時一致認為,報告亮點紛呈、謀劃深遠,凝聚人心、鼓舞人心、振奮人心,并圍繞委員履職、提案落實、產業發展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徐筱天委員建議,政協在組織調研活動之前可以進行相關的培訓,以便來自不同行業的委員熟悉調研內容,提升調研的質效。同時,他提議由2至3個委員組建1個提案小組,針對某一個課題進行深度調研,提高提案的質量。羅濤委員也提出,年初可由政協制定一個委員年度活動計劃,通過委員主動報名,選擇參與一些培訓、調研類活動,提高委員的履職能力。
寇紅運委員格外關注報告中提到的“弘揚優秀傳統茶文化,推動現代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他表示,我市茶產業發展源遠流長,目前,全市有茶園61.77萬畝,覆蓋商南、山陽、鎮安、丹鳳、柞水5縣,有茶葉生產企業65家,茶葉加工廠209個,茶葉合作社144個,茶葉品牌60多個,已成為富民強縣的主導產業。但是,在茶產業、茶文化、茶品牌的融合上仍需發力。他建議將“秦嶺泉茗”作為全市名優茶葉的統一品牌進行推廣,促進各縣茶葉品牌優化整合,并且深度挖掘茶文化,為茶葉品牌賦能,做實叫響商洛茶,走出一條品牌化、高端化的茶產業發展路子。
加強非遺保護和傳承 建立城區夜經濟街區
本報訊 (記者 方 方)2月1日,參加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的民主黨派界委員在討論政協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時表示,報告內容翔實、層次清晰、主題鮮明、振奮人心,并圍繞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建立城區夜經濟街區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隋萍萍委員認為,近年來,商州區依托本地文化資源優勢,有力地推進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工作,為推動文旅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她建議,應擴大非遺展示平臺,強化旅游中的非遺文化特質,深入推進非遺進校園工程,加強文旅局與教育部門的合作。健全完善非遺保護機構,加強專業人才培養,鼓勵民間藝人帶徒傳藝、授課,加大民間藝術的傳承力度。同時,加強經費投入,支持非遺項目順利運行,鼓勵非遺項目及時注冊商標,申請非遺技藝專利,促進非遺項目的產業化和市場化進程。
“當前,全國各地夜經濟百花齊放、精彩紛呈,商州城區也已經開設了兩個夜市,實踐證明這兩個夜市是商州最有煙火氣的地方,不僅可以品嘗到各種特色小吃,還能感受到城市夜間魅力。”張暉委員建議,在城區東南片建立一條夜經濟街區,引進當地特色餐飲店,打造特色休閑娛樂項目,設專門網紅打卡點,吸引游客在夜間出游消費,更好引領城市經濟發展。
增強精品意識 繁榮商洛文化
本報訊 (記者 南 璽 見習記者 孫遠飛)2月1日,參加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的文化藝術、新聞出版、港澳臺僑界委員,對政協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展開熱烈的討論。委員們一致認為,報告內容精練、重點突出、凝聚力量、催人奮進。
李艷艷委員表示,商洛歷史文化悠久,底蘊深厚,以商洛花鼓為主的地方戲一度唱響全國。寫商洛、演商洛、唱商洛,唱出有商洛特色的戲劇是每個文藝工作者的目標。同時,文藝工作者也要深入生活,以本土經典劇目為依托,通過政府引導、群眾參與推動本土劇目復排演出,為人民群眾提供喜聞樂見的文藝演出,做好商洛非遺文化的傳承保護工作。
周澎委員建議,要以地方音樂帶動地方文化宣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藝術水平。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多培養基層音樂人,整合各方面資源擰成一股繩,促進基層文化建設提質增效,更好地宣傳商洛文化。
雷曼曼委員建議,地方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密碼,要在說好普通話的同時傳承好地方方言,通過錄音、留存影視資料等方式留存住原汁原味的地方方言,便于語言文化多樣性的保護。
作為新聞工作者,劉濤、王文正委員表示,宣傳商洛地方文化是他們的責任,他們會一如既往把鏡頭和筆頭對準商洛地方特色文化,講好商洛故事,推介商洛特產,助力商洛“一都四區”建設。
發揮中藥產業優勢 助力“一都四區”建設
本報訊 (記者 謝 非)2月1日,參加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在討論現場說成績、談體會、話發展,氣氛熱烈。委員們一致認為,政協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精練務實,用數據說話,總結成績客觀全面、實事求是,展望未來思路清晰、重點突出。
王金萍、鮑東芳委員表示,聆聽了政協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后,備受鼓舞,深感振奮,報告主題鮮明、重點突出,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指導性,增強了政協委員積極履職盡責的信心和決心,為“一都四區”建設、實現我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
孫建濤、陳小飛委員建議,商洛中藥材品質好、全國聞名,應加大對中藥材的研發力度,在眾多中藥材中確定優勢品種作為重點大力推廣,擴大種植面積,提高產量,實行無公害種植,規范人工種植、野生藥材采收、加工標準等。同時,做大做強中藥材集中收購,掌握中藥材定價權,為建設“康養之都”打下堅實基礎。
陳發春委員建議,要加快市政協數字化、智慧化平臺建設,為委員們搭建交流互動平臺,讓委員履職更便捷高效。
加強委員培訓力度 助力康養之都建設
本報訊 (記者 胡 蝶)2月1日,參加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的無黨派、少數民族、宗教界委員對政協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進行了討論。他們紛紛表示,報告政治站位高、務實高效、亮點紛呈,并圍繞培訓調研、中醫藥產業發展、減負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王衛平、馬博、王琨、王富群、朱彩鳳、釋宏法等委員建議,繼續加大對委員的培訓力度,多舉辦一些培訓班,打造市級層面的“書香政協”交流平臺,無黨派、少數民族、宗教界結合自身界別的少數性和特殊性,多組織調研、考察,可進行市區縣、跨界別之間的交流和信息共享,并聯系界別群眾作進一步改進工作,提升委員履職水平。
趙雅萍、釋宏法等委員建議,要積極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加強藥食同源的調研開發,以及解決大型康養設施缺乏等問題。要加大生態保護的力度,當好秦嶺生態衛士,探索生態優先新路子,推進康養之都建設,做足“康養文章”。
陳垚、丁仕勇等委員建議,要減輕村鎮干部的工作壓力,提升村干部工資水平,精簡會議,全民減負,提升職業幸福感。
完善醫療體系 增進民生福祉
本報訊 (記者 劉桃李)2月1日,參加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的科技、醫藥衛生界委員圍繞政協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積極發言,大家紛紛表示,報告思路清晰、內涵豐富,有很強的實用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殷延青委員表示,委員們扎實開展調研,積極撰寫提案,參政成績喜人,社會反響良好。希望和其他委員一道繼續建言獻策,不斷提高參政議政能力,在各自崗位上奮發有為。
多名從事醫療衛生工作的委員就行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周寶玉、謝世平委員說,醫療機構科室不僅要增加數量,更要提高質量。他們建議圍繞“一都四區”建設總目標,加強托育、精神、殘疾人等特色專業科室創設,全周期、全過程延伸醫療服務的深度和廣度。
吉鋒英、萬立委員說,醫保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在醫院日常工作中,存在醫保支付標準不合理、醫保基金管理不規范等問題。他們建議,要完善醫保政策的制定,加強對定點藥店的監管,并組織委員外出調研DPI支付模式。
毛東委員說,要把商洛的科技資源整合起來,形成信息共享,并利用陜西豐富的高校資源,加強科創機制,與名校對接,在商洛建設高校企業、科研院所、特色小鎮等,帶動全市經濟發展。
發展特色化農業 精尖準招商引資
本報訊 (記者 楊 鑫)2月1日,在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上,農業、工商聯屆的委員在討論政協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時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將開拓創新、勇于擔當,積極助力“一都四區”建設。
董兆斌、屈紅軍委員建議,要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重視三產,強化二產,調整一產。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引進一些具有良好經濟前景的特色農業項目,為群眾增收拓寬渠道。同時,重視農技干部的培養,加強對企業種植、養殖技術的指導,保障農業生產發展。
葉赟委員說,報告中將茶葉產業品牌整合、如何帶動農戶增收、標準化等問題作為重要議題進行協商,將對全市以茶葉為代表的特色農業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章榮瑞委員表示,將“三茶”融合作為專題寫進報告中,備受鼓舞,看到了產業發展的新希望。同時,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為企業提供產業服務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保障,開設基層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班,助力企業科學化、精細化生產,帶動一產發展。
李丹鋒、郭鋒光委員在招商引資方面建議,學習外地先進經驗實施精準招商,改變思路、意識和思維,變招商為選商,扶持本地優秀企業做大、做強。推動高質量發展,關注高、精、尖、準的企業,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精準引進特色農業、清潔能源等項目和有益于當地生態環境保護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