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國內整車市場一改往年強勢增長態勢,出現滯漲現象,眾多媒體與專家歸結于國民提前消費。與國內市場滯漲現象截然相反的是國際市場對國產車的強勁需求,這使得國產車出口呈現出高增長的態勢。根據中國汽車協會公布的數據,8月我國汽車企業出口再創歷史新高,達到8.62萬輛,環比增長17.61%,同比增長82.77%。今年1-8月,累計完成出口交貨值0.13萬億元,同比增長27.48%。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出口增量占國產汽車增量(39萬輛)的比重超過一半,出口已經成為提升國產汽車市場銷售的主要力量。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有關專家指出,國產汽車出口市場呈現較快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國外一些發展中國家綜合國力有所提升,國民購買力有較大增強,而另一方面則是中國國內車企努力的結果。據統計,進口中國汽車排名第一位的巴西,1-7月共進口了6.99萬輛,與去年同比增長607%;第二位的俄羅斯,1-7月共進口了3.818萬輛,同比增長229%。像非洲一些國家,如南非對國產車的需求量都有所放大。去年,巴西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消費市場,也占據了中國汽車出口市場的1/6到1/7。
此外,根據歷年整車市場出口廠家看主要是長城、奇瑞、吉利,今年國內市場的低迷令江淮、力帆、哈飛、比亞迪等也看到了機會,加大出口力度,這也是今年出口放量的另一個原因。今年1-8月,江淮汽車就出口了5萬多輛,同比增長277%。據了解,自主品牌乘用車在中國本土市場占有量一再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它們向海外尋找新市場。在實行搖號購車的北京,自主品牌經銷商陸續退市嚴重制約國產車在國內市場占有率的同時,國產車品牌紛紛走出國門,謀求新市場再度弱化國內市場的同時,卻極大的拉動了國內汽車后市場企業采取跟隨策略與民族品牌汽車同行,一起走出國門。由于整車出口的快速增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加快了相關零部件配套企業,特別是與之配套的車飾企業的變相出口的節奏。隨著國外市場國產品牌汽車保有量的增長,及后市場車飾企業國際經驗的豐富,產品批量出口及海外辦廠將會成為國內車飾企業發展的新路徑,從長遠來看,具有較好的成長性。
雖然自主品牌車企逐步打開了海外市場的銷路,但是整車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東南亞、非洲、南美洲和中東地區等相對不發達的國家,當地購買力有限,出口車型相對低端,汽車出口平均價格僅為1.23萬美元,遠遠落后于我國進口汽車平均價格。“出口數量的增長幅度很迅猛,這是可喜的一面。但是,出口產品的含金量相比進口產品明顯更低,這個差距,還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追上去。”有關專家指出,目前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尚未在發達國家扎牢根基,主要集中在亞非拉等國家,主要通過高性價比贏得中低端市場。
以往,國內的汽車用品展會鮮有國際買家參與進來,尋盤量幾乎等于零。從今年已舉辦的幾個汽車用品綜合大展,如雅森主辦的北京汽車用品展、宏達主辦的鄭州汽車用品交易會等情況來看,來自國際的買家有所增多,在展會上總能見到仨仨倆倆成群的國際友人與參展商進行接洽。雅森國際總經理謝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雖然目前我國汽車用品展會的國際買家尋盤量相對國內買家的差距仍很大,但是隨著國際市場對中國內飾產品進口的剛性需求的增長,以及民族自主品牌汽車出口量的激增,這將會加大國際買家來華采購力度與頻次。國際買家現場采購將是未來國內汽車用品展會的亮點,因此,國際買家的邀請工作也將會是展會主辦方的重中之重。他認為:通過展會平臺,可以實現汽車用品企業綜合實力的跨越,進入國際主流汽車市場指日可待。
國產品牌汽車的大幅出口極大的拉動了汽車用品行業的出口產業。目前,國內縱身汽車裝飾、汽車養護領域的企業瞅準契機,紛紛以高性價比的產品希望能擠進整車市場的配套領域,借勢開發國外汽車用品市場,然而難的就是與整車配套機構“聯姻”對于國內汽車裝飾、汽車養護處于發展階段的絕大多數企業鮮有將視角謀及海外,即使海外市場的巨大空間也只能放任逐流,只因為精力、能力及其機遇問題。然而對于已經將視角觸及到海外市場的汽車用品行業企業而言卻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績。廣州市來興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品牌“小提琴”)總經理陳宗淵說:截止到9月,“小提琴”產品銷量增長了10%。中國汽車出口量增大,不但帶動車飾企業的生產量,同時讓我們有了跟著整車往外走的機會。隨著我們國外市場的拓展,將有機會在國外設點,直接開拓運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