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棉”屢禁不止為哪般?
近些年來,“黑心棉”在不同行業出現,近期又在汽車坐墊中被發現,可謂無孔不入。“黑心棉”為何屢禁難止?一些消費者和業內專家呼吁,政府部門應合力阻擊“黑心棉”,避免因“各掃門前雪”留下監管空白。
“質檢部門主要對生產環節進行監管。”重慶市纖維檢驗局質監二科科長陳光榮稱,該局對重慶本地汽車坐墊生產商嚴格監管,從原料購進到出廠銷售都建立了臺賬,管理比較規范。“但外地產品進入本地市場,屬于流通范疇,質監部門無權監管。”
“市場流通環節歸工商部門監管,但點多面廣,很難面面俱到。”重慶市工商局經檢執法處一處處長唐川說,對“黑心棉”汽車坐墊進行執法,首先要將抽檢樣品移交檢測機構,有了檢測結果工商部門才能決定如何處置,時間長短取決于多重因素。“對于外地產品,我們只能將相關結果移交給當地工商部門。但夠得上追究刑責的,我們會及時移交公安部門處理。”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王安白認為,根治“黑心棉”必須打破部門分割,創新監管機制,讓造假者無處遁形。質監部門應定期主動抽查,重點整治家庭作坊,嚴懲違法者,把好“生產加工”關。工商部門應隨時監控銷售市場,防止“黑心棉”異地流動,把好“銷售流通關”。(中華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