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協會制定的《汽車輪胎理賠工作管理辦法》理賠標準則是:“使用方在使用過程中發現質量問題的,如果胎面花紋磨損深度載重輪胎小于2mm,轎車輪胎小于1.6mm的,可以不收磨損費調換新胎。如果胎面花紋磨損深度超過以上標準,則制造方(或銷售方)可向使用方酌情收取輪胎花紋磨損費。”
也就是說,行規規定如遇質量問題,磨損超過1.6mm就收磨損費,而國標卻規定磨損超過2.0mm才能收取磨損費。雖然兩者只相差0.4mm,但對于消費者來說,成本付出卻有很大差別。
比如,普利司通規定,磨損超過1.6mm按剩余花紋深度基準理賠、收取磨損費。企業標準憑啥低于國家標準?記者多次聯系普利司通公司,截至發稿,普利司通方面依然拒絕回應。
“企業標準應該高于行業標準,行業標準高于國家標準,企業‘就低不就高’的行為要不得。”汽車專家賈新光建議,企業應提高“三包”期限和理賠標準,切實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