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汽車流通協會獲悉,今年我國二手車的鑒定評估將建立全國統一行業標準,屆時,二手車準入管理的門檻也將大幅提高。受此影響,預計2010年的二手車交易量將增長20%。
“建立二手車鑒定評估國家標準和臨時產權登記制度,調整二手車交易的增值稅征收方式”是今年汽車業規劃提出的規范和促進二手車市場發展內容。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二手車鑒定評估國家標準目前已經制定成型方案,很快即將實行,這將對市場規范和保護消費者利益起到重要作用。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二手車評估現狀非常混亂,沒有一套完整的、系統的評估方法和手段,評估過于注重對價格的估算,評估師更多的時候是憑借個人的經驗,而不是一套客觀的流程而對車輛進行估價。“北京花鄉舊機動車交易市場是國內規模最大的二手車交易平臺,但即便是在這么一個大型的市場里,也沒有一套成型的交易標準。”二手車商周佳告訴記者,“現在沒有真正的法律來規范二手車交易,出了問題很難解決,我們也希望能夠有專門的法規來保障買車人的利益,因為這樣做也是在保證我們的誠信。”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的二手車交易市場處于高速發展期,由于二手車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等,一些二手車經銷公司缺失誠信,故意隱瞞車輛行駛里程、車況,不提供規范的合同文本,讓購車人的利益受到損害。建立完善的行業評估標準和準入制度是解決混亂局面的根本。
按照已經披露的信息,《二手車評估標準》出臺后,消費者從二手車經營公司購買車輛不僅要簽訂規范的合同文本,還將得到該公司出具的《二手車技術說明書》,詳細記錄車輛的技術狀況等級、正常車輛技術狀況分數、技術狀況缺陷描述,一律實行量化標準。如果消費者對說明書存在異議,可以再找獨立的第三方——二手車鑒定評估機構進行評估,并得到按照規范流程操作的評估報告。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評估標準和流程,特別要求二手車經營公司、拍賣公司、經紀公司如實披露車輛存在的缺陷和質量問題,其中“事故車鑒定”成為重要鑒定內容。
預計《評估標準》的出臺將極大促進二手車市場的發展。據預測,2010年國內二手車交易將保持15%至20%以上的增速。據商務部的信息,2009年我國二手車交易410萬輛,同比增長28%。但與發達國家二手車交易量是新車銷售量1至3.5倍的比例相比,我國二手車交易量不足新車三分之一,潛力巨大。
【新聞鏈接】
京城二手車本地
交易漸成主體
2003年開始,北京地區在全國率先開展黃標車淘汰的工作,在一段時間內化油器類車型的大批量集中淘汰,導致了2003年至2006年北京地區二手車全國采購的局面,使北京成為了國內第一個二手車交易集散中心,北京每年外遷車輛占到總交易量的近40%。隨著淘汰黃標車工作的展開,2006年之后北京地區的二手車全國集散中心的作用逐漸分化。
2008年北京地區外遷車輛比例下降到歷史最低僅為13%左右,2009年由于大型黃標車補貼政策帶動了大型客車、貨車的交易,因此總體外遷比例達到16%。但是相比幾年前超過25%的比例來看,北京地區的二手車中心作用正在減弱,本地交易逐漸成為交易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