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沈榮在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中心向媒體透露,2012年,中國二手車全年銷售約480萬輛,距500萬輛的預期值仍有差距;但是他相信,二手車業務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今年將會有更大的進步。
一方面,這是由我國汽車保有量基數所決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2年公報顯示,在全國1.2億輛民用汽車中,私人汽車保有量9309萬輛,增長18.3%;有預測表明,今年一季度結束,我國私人汽車保有量將突破一億大關。另一方面,國家和各地政策對老舊機動車置換補貼以及報廢的支持,以及“汽車三包”的出臺,都為二手車行業帶來了利好。
沈榮說:“可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兩年,部分城市借環保或者其他理由,紛紛開始設置二手車準入條件,已經嚴重阻礙了二手車的全國大流通。”以北京為例,現在全國已經有300個城市開始限制京籍二手車進入。
亞市副總經理顏景輝介紹,受外遷受阻波及,1月份京城成交過戶二手車5.89萬輛,環比上月增長-26.5%,外遷率跌至41%,小于50%,較上月回落14%,各地限制二手車準入越來越“嚴格”。這種現象不僅僅針對北京,在其他地區也層出不窮。“現在有些車外遷到長江以南!”因此,有人認為,國內流通環境遇阻,到海外發展或許會有機遇。
沈榮表示,就目前來看,我國二手車“出海”時機并不成熟。首先,從地緣因素考慮,我國東臨日韓兩大汽車生產國,未來幾年內在二手車方面的競爭優勢肯定不存在;北方的俄羅斯、蒙古,由于地理條件、消費習慣迥異,附加高昂運輸成本,二手車出口也不現實;在與中國西部接壤的中亞國家,也存在運輸和地理條件的阻礙;南部與云南、廣西接壤的東南亞國家似乎具有可行性。沈榮說,“有一段時間曾出現過比較火熱的二手車出口,但商用車輛多一些,真正作為家用轎車的出口則比較有限,幾乎處于空白。”
之所以不出口到更遠的地區,是因為將有更多不確定因素,比如大規模出口非洲,“運輸成本很難平衡,更何況那里還有海盜”。即使日本這樣的二手車出口大國,也是把二手車出口注意力集中在東南亞,不敢走得太遠,這樣可以控制成本和風險。
其次,中國二手車面臨一個“硬傷”,就是我國現在存量的車源,特別是乘用車存量車源,基本上都是非自主品牌。如此,希望出口二手車,難度就更大。
“畢竟要觸及到跨國品牌的國際市場戰略,包括品牌保值率、形象維護,各地區流通及相關產品專業化售后服務保障體系的建立等。跨國汽車巨頭不會輕易讓中國的二手車出口。”沈榮說,“如果從中國出去的二手車故障頻頻,對跨國車企的海外口碑無疑會產生負面沖擊。”
“目前,東風本田和廣汽豐田等廠商開始試水品牌認證二手車,但沒有拿到國外去賣的。”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賈新光指出,自主品牌出口有政府的出口退稅,還能賺到錢,但二手車出口政策如何定,還沒有著落。此外,他提到目前我國汽車價格普遍較其他國家高出許多,二手車“也占不到便宜”,競爭力自然不足。
不過,第一車網數據部經理林琳給出的數據顯示,現在我國汽車消費者換車周期越來越短,二手車車況也有所改善,同時價格穩中有降,國內二手車競爭力將越來越強。
“美國汽車經銷商的三成利潤來自二手車,已超過新車利潤,其二手車來源主要是置換,達到半數左右,我國正在朝這個方向發展。”成熟的市場新車銷售,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活躍的二手車市場帶動,隨著廠商越來越多地開展二手車認證、流通,二手車出口或許只是時間問題。畢竟,在東南亞和南亞部分地區,更多的人還是依靠徒步或兩輪交通工具出行。(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