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單是進口SUV,國產SUV同樣如此,剛剛過去的6月份,東風本田CR-V的銷量達到了1.3萬輛,連續兩年的加價熱銷讓所有人眼熱。
【點評】
SUV幾乎被視為靈丹妙藥,企業急于上馬投產,經銷商熱衷加價銷售,就是消費者也愿意在油價不斷增長的今天,為排量較大的SUV車型花更多的油費。即使是在銷售業績下滑的7、8月份,預計SUV的增長也不會放緩。
重組 分分合合幾時休?
【汽車企業之間的并購整合在傳言和事實之間不斷升級】
今年5月,中國長安汽車與法國PSA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意向書,雙方將以1:1的股權比成立合資企業,法國PSA歷經多年的時間在華尋求第二家合作伙伴,終于取得了初步進展。
一邊是長安即將迎娶又一房新娘,一邊是長安的后院鬧分家。長安與福特馬自達成立的長安福特馬自達未來將分為兩個合資公司,長安將分別與福特和馬自達建立平等的關系,這就好像馬自達作為福特的陪嫁丫鬟,在經過一番斗爭后,終于要上位了。
2009年,在國家出臺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培育“產銷規模超過200萬輛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產銷規模占市場份額90%以上的汽車企業集團數量由目前的14家減少到10家以內。兼并重組無疑是近年來國家汽車產業發展的主導方向,汽車企業之間的整合重組勢在必行。
汽車企業之間的并購整合就在傳言和事實之間不斷升級,廣汽與長豐、中航與長安已經順利完成重組,近日又傳出長安可能收購“小金龍”,隨后還將陸續有多家企業走上重組并購的道路。下一個被整合的是哪個企業?
【點評】
中國現在大大小小的汽車企業有上百家,相互之間的競爭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長遠來看,產品不能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終將被市場淘汰,整合是勢在必行的,至于何時整合,就是涉及到政治、經濟、社會學等等諸多學科的復雜問題了。
收購 海外并購,有人歡喜有人憂
【騰中重工收購悍馬“告吹”,吉利100%盡得沃爾沃】
在中國汽車史上,海外并購有成功的例子,也有不怎么成功的例子。僅僅在2010年上半年,中國的兩家企業就在參與海外并購時,嘗到了成功與失敗兩種截然不同的味道。
去年6月,騰中重工從一家不知名的民企一躍成為通用悍馬品牌的買家,讓世界刮目相看。這場收購在幾次推遲后,終于在今年2月有了最終定論:商務部再次表態,未收到騰中重工收購悍馬的申請,而騰中重工也與之前一樣低調,無官方人士接受采訪。最終,騰中重工與通用汽車雙雙發表聲明——交易“告吹”。
與騰中重工同樣是民營企業的吉利就“舒服”多了。3月底,中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簽署協議,吉利以18億美元收購沃爾沃100%股權。與騰中重工收購悍馬相比,媒體似乎更看好吉利收購沃爾沃。
雙方簽署收購協議后,吉利并沒有讓自己的名字從媒體上消失,而是不斷用“拉高管”、“建工廠”等消息占據各大報紙的頭條位置。
同樣是兩家中國民營企業,收購的同樣是兩家國外知名汽車品牌,結果卻截然不同,酸甜苦辣恐怕只有企業自己知道。
【點評】
隨著中國汽車業的強大,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可能會“走出去”參與海外并購,先行者騰中重工和吉利或許可以給后來人提供很多經驗或教訓。
合作 牽手,一切皆有可能
【戴姆勒與比亞迪合資成立技術中心,共同研發和生產電動車,并創立全新品牌】
戴姆勒CEO蔡澈和比亞迪總裁王傳福在今年日內瓦車展上簽約、握手,世界上最古老的企業和最年輕的車企走向了“婚姻殿堂”。這讓人想到一句廣告詞: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