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汽車集團總利潤超1400億
羊城晚報訊記者張愛麗報道:盡管車市增速放緩,但中國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利潤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日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共同公布“2010年中國汽車工業30強企業名單”顯示,2010年汽車工業30強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24286億元,同比增長38.11%,利潤達200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71.20%。
對此,汽車營銷專家張勇分析稱,中國車企的高利潤是建立在較低的人工和原材料等成本的基礎上,而車企發展速度過快,極有可能對產品質量存在一定的影響。
三甲車企集團大賺1400億
據中國機械工業執行副會長蔡惟慈透露,2010年盈利超過400億元的有上汽、一汽和東風3家企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79.23%、83.82%、79.21%,盈利在100億元以上的還有廣州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和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4.91%和76.80%。
統計顯示,2010年汽車工業30強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24286億元,同比增長38.11%,利潤達200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71.20%。30強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均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28家企業呈兩位數增長,13家企業達40%以上的增速。
三大汽車集團的各自純利潤平均為470億元左右,增幅也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三者2010年的總利潤超過1400億元,占30強2005億元總利潤的七成以上。三大集團的大部分利潤都來自旗下的合資公司。據悉,一汽大眾2010年的利潤在250億元左右,一汽豐田、一汽轎車日子也不錯;上汽集團旗下三大合資公司上海通用、上海大眾、上汽通用五菱2010年的利潤均以百億計;而東風旗下的東風日產、東風本田、神龍汽車、東風悅達起亞也是四處開花。
發展速度過快或有后患
對于中國車企為何能擁有強大的盈利能力,汽車營銷專家張勇表示,這除了大部分在中國銷售車型的價格比國外同級別車型高之外,其人工、原材料等成本遠遠低于國外企業。
據國內一自主品牌的相關工作人員透露,他大學畢業工作三年后工資尚不足3000元,而廠房一線工人的工資則在800元至1000元之間。某合資車企相關工作人員透露,該工廠工人平均每小時報酬也不過在20元左右,而歐美汽車工人平均每小時的報酬在70美元左右。
張勇認為,中國車企發展速度過快,超過了人才培養和成長的速度,可能會帶來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不穩定。他表示,豐田遭遇“召回門”就是很好的例子。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豐田汽車的盈利能力無車企能敵,但2008年金融危機襲來,豐田遭遇虧損,而在2010年初更是深陷“召回門”事件,產品質量遭質疑,企業聲譽也遭遇重創。而“員工和組織機構的成長以及發展沒有跟上,才導致這么多問題的出現。豐田需要從追求規模和利潤回歸到制造汽車這一原點”這是豐田公司總裁豐田章男在回答“召回門”事件產生原因的自我剖析。
那么,利潤大幅攀升的中國車企,其人才培養和成長的速度能否跟上企業的發展速度?員工和組織機構的成長以及發展又如何?對此,有業內專家稱,從國內汽車投訴的情況就能看出,目前人才培養和成長速度能跟上企業發展速度的國內車企并不多。據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度全部投訴的構成與2009年相比,出現顯著變化。綜合類問題投訴(同時投訴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上升明顯,由2009年的41.9%增長到61.62%。(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