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1年,中國互聯網流行的一個關鍵詞叫“圍觀”。所謂圍觀并非袖手旁觀,亦非簡單關注,而是從觀察者的角度進行審視,讓所有不合常理之現象在圍觀下無所遁形——中新網財經中心發起的“公司圍觀”便旨在此。通過媒體、網民和專家的力量,持續圍觀各行各業的公司百態,求證企業發展中的各種質疑,力求從圍觀反映公司實質,給關聯方、利益方和責任方以本源真貌。
中新網6月22日電(汽車頻道陳鑫)18元/股,經過連續6天的詢價,比亞迪網上、網下申購的價格終于出爐,但可以看到的是,比亞迪已經錯失了回歸A股的最佳良機。據中汽協日前的統計數據分析,由于購置稅優惠政策的退出、燃油價格的不斷攀升、部分城市治堵限購政策的實施、日本地震等因素,全國車市在2011年上半年呈現低迷走勢。加上近期適逢A股震蕩調整,在如此不利的大背景下,比亞迪回歸A股,讓人不禁惋惜。
業內人士:比亞迪已錯失回歸A股的最佳良機
根據比亞迪昨天發布的招股說明書,此次回歸A股發行的股數為7900萬股,發行市盈率20.47倍。由于市場低迷,原打算募資21.92億元的比亞迪,如今實際僅募集14.22億元,較計劃銳減了35.13%。按照原計劃的融資額和發行規模,比亞迪的發行價至少應在27.75元。
一位參與詢價的券商人士昨天對媒體表示,近期新股破發嚴重,令投資者對“打新”有所畏懼。截止昨天(21日)收盤,比亞迪港股收盤價為21.7港元,折合成人民幣僅為18元。可見,比亞迪回歸A股18元的發行價,僅是一個“市場化”的價格而已。
比亞迪回歸能否融到計劃籌資額,有行業分析師表示并不看好:“比亞迪本次發行額度縮減,為的是換得更高的市場發行價,從而在國內證券投資市場樹立比亞迪的品牌形象,但目前看,這個目的的實現恐怕也有難度。”
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汽車市場目前處于增速減緩的階段,比亞迪月度銷量始終不見大的起色,比亞迪其實已經錯過了回歸A股的最佳時期。
比亞迪汽車銷量不盡人意股市表現前景難測
從近期的報道來看,比亞迪汽車的形式在業內似乎并不樂觀。去年,由于比亞迪在前些年的迅速擴張中大規模發展銷售網絡,并向經銷商持續大批量配車壓庫等原因,比亞迪部分經銷商因承受不了銷售和資金壓力而紛紛退網。從去年3月開始,湖南、浙江、北京、成都、鄭州等地的許多重量級經銷商先后退出比亞迪的銷售網,這使比亞迪不僅面臨了巨大輿論壓力,也直接導致銷量受到影響。
去年8月份,由于上半年銷售情況未達到預期等因素,比亞迪汽車下調銷量目標,從年銷量目標80萬輛下調至60萬輛,成為去年首個宣布下調銷售計劃的汽車企業。據今年1月初比亞迪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比亞迪銷售汽車51.98萬輛,比下調后的全年銷量目標60萬輛還是低了13%。
2011年將近過半,無論是同比比亞迪2010年同時期的銷量,還是環比2011年1-5月中國汽車業整體產銷數據的增幅比例,比亞迪的銷量都是不盡人意的,3、4月的銷量同比分別下滑了41%和12%。
今年年初,比亞迪展開了大規模的裁員計劃,尤其是汽車銷售部門,裁撤了大約三分之二。一位參與了比亞迪坪山培訓的人士曾對媒體表示:“2010年比亞迪的銷量只增長了15.5%,但是銷售費用卻增長了3倍,比亞迪內部早已在年前就開始反思。”
從比亞迪發布的公告顯示,所籌資金將主要投向3個項目,其中4億元將用于生產鋰離子電池項目;11.4億元將用于深圳汽車研發生產基地項目;余下6.52億元用于擴大汽車品種及零部件建設項目。
從此次募集資金的投向來看,本次募集資金大部分將用于傳統的汽車業務板塊,并非是人們認為的新能源板塊,也與“新能源龍頭概念股”的形象有所不同。
可以看到,比亞迪汽車制造則貢獻了全年銷售的大部分,但凈利潤卻并未達到預期。有業內人士分析說:“自主品牌汽車制造這塊的利潤都是很微薄的,比亞迪雖然在成本上有一定的優勢,但也無法逃脫這個現實。”
在自主品牌利潤偏低的現實情況下,2月18日,比亞迪進行裁員的同時,還展開了多款車型降價的行動,其中F0最高降5000元,F3最高降1萬元,F3R最高降6000元,G3最高降1.5萬元,F6最高降1萬元。對于價位本來并不高的幾款車型來說,這個降價幅度可謂不小。
然而,行動并沒有結束。3月18日起,比亞迪官方宣布旗下L3、M6、G3、F6、F3、F3R、F0全系七款車型集體推出2011版,售價保持不變。據悉,2011版全系車型在制造工藝和配置方面都有提升,F0、F3、F3R、G3等車型還配備全鋁合金發動機。
可以看到,3月中旬的行動是對2月降價后挽回局面的再一次出擊。假設2011版全系車型在用料和制作是在2010版基礎上的增配和提升,那么在售價保持不變的情況下,2011版車型銷售利潤是不是會有所下降?在全國車市走勢低迷、比亞迪經銷商數量減少的大背景下,“‘薄利’能否‘多銷’的不確定策略”是否能讓其在股市上有好的表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