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特供”的復活手法,到底有多大的市場效應,則仍待觀察。
上海牌轎車在工信部新車目錄中的出現,確實讓人眼前一亮。國人除了有洋品牌情結,相信也有足夠的本土老品牌情結。因此,單從品牌上看,無論北京牌、上海牌還是紅旗牌,都存在使其煥發第二春的氣候。
品牌在汽車這種大宗消費中,有著根本性的影響作用。即使國際品牌,有時也要借助復活老品牌來推廣新產品。如果當年東風日產推出新天籟時,就引進了公爵這個曾來過中國的老品牌,以增加新產品的品牌力。凱美瑞成為中高級車市場的王者,也曾經受惠于佳美這個進口老品牌的良好口碑。
從這個角度看,上汽、北汽通過復活老品牌,來發展自主品牌產品,都是一種讓人看著挺舒服的策略。它們的復活能夠喚醒消費者存在的集體記憶,因此仍然存在可預見的市場前景。據說,上海牌汽車的突然復活,是得到當地政府的推動,上海牌的新產品將定位于高端商務車和政務車,但不直接進入市場銷售。
上海這種通過政府采購來復活當地汽車老品牌的做法,自然值得肯定。但這種“特供”的復活手法,到底有多大的市場效應,則仍待觀察。一方面,政府采購和使用老品牌,能夠起到示范效應,相當于為塵封多年的老品牌注入了清醒劑。但國產汽車老品牌的問題在于,它們的歷史并不足夠輝煌,它們的退場也是因為國際產品的進入,因此它們不是全聚德,不是同仁堂,光靠“特供”和一聲吆喝,還難以從根本上復活。
一個老品牌的復活,必然要能注入在現時市場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技術,而能夠真正考驗產品競爭力的是大眾市場。因此上海牌的復活,除了特供政府采購進行吆喝之外,還是要及早制定大眾市場策略,依靠來自市場的“地氣”,在市場競爭中實現真正的復活。
出現在天安門廣場的紅旗轎車,總是會引來人們的強烈好奇和稱贊,但紅旗的系列產品進入市場,則很難激蕩起波瀾。這是因為紅旗的復興遲遲未能得到好產品和技術的支撐,并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耗費了品牌原有的能量。因此無論是復活汽車老品牌,還是做強現有的自主品牌,都需要政府的示范,并同時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中構建起包括產品、服務、品牌等方面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