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國家電網內部人士對記者透露,未來國家電網在充電站建設方面,不再尋求“遍地開花”的戰略規劃,會將“是否擁有新能源汽車市場及成熟商業模式”作為在當地建站的前提條件。
同時,深圳奧特迅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營銷處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自年初以來,很少見到國家電網發布充換電站建設招投標信息。對于這一現象,記者從中國政府采購平臺信息處獲得了證實。據該信息處工作人員介紹,去年國家電網平均每月至少發布3次充換電站招投標信息,今年市場顯得很“清凈”。
多方消息顯示,國家電網的充電站(樁)建設似乎有了“緊縮跡象”。然而,當記者致電華東電網有限公司、山東魯能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等國家電網下屬企業時,對方多以“不知詳情”回避。
曾經“意氣風發”
“今年的市場很冷清,與往年的火熱市場相比,業界很難適應。”上述奧特迅相關負責人不無感慨地對記者表示,“以前我們每月都出差參加好幾次國家電網的招投標,今年到現在才出去兩三趟。與去年相比,現在的境況真是天壤之別啊!”
記者從公開信息了解到,自從2009年初國家出臺《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政策后,吸引了眾多整車、電池、電機、稀土企業加入該領域。其中,國家電網利用原有網絡優勢,在全國掀起充換電站建設浪潮,走在了南方電網、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的前面。
據國家電網總經理劉振亞在2011年初的工作會議上介紹,國家電網順利完成了2010年初既定目標,工程覆蓋了全國26個城市,其中建設標準化充換電站87座、充電機5179臺、充電樁7031根。當年,便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電動汽車充電裝置最多的國家。
有了2010年業績基礎,國家電網去年的進展可謂“突飛猛進”。據了解,截至2011年底,國家電網與經營區域內所有273個省(市)政府簽訂了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已建成243座充換電站、13283根交流充電樁,同時與國內外26家電動汽車及科研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任何企業都不敢小覷國家電網的實力,其占據著中國80%以上充換電站市場。”據熟悉國家電網的某電池企業負責人透露,特別是電池企業,均唯國家電網“馬首是瞻”。
為何電池企業會有如此表現呢?
上述奧特迅負責人對記者道出了玄機:“目前新能源汽車還處于示范過程,距離真正成熟的市場商業化還有很多路要走,電池企業真正將產品銷售給整車廠的很少,主要客戶便是國家電網,用于換電。而基建及設備供應中標者基本是許繼電氣、國電南瑞、東源電器、長征電氣、科陸電子等原有電力系統內企業。”
既然國家電網擁有如此大手筆,緣何又出現本文開始提到的“戰略收縮”呢?
收縮實屬無奈
幾乎就在國家電網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充電站建設不再遍地開花”的同時,4月1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簽發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內容指出,“當前重點普及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節能內燃機汽車,推進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
參與上述《規劃》起草編制工作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助理秘書長葉盛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規劃》出臺的最大意義在于統一了各部委汽車技術發展路線,那就是混合動力市場階段不可逾越。
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剛剛步入導入期,距離完全市場化,還需相當長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