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創資訊監測數據顯示,在進口環節,今年1~3月我國進口成品油整體表現為虧損,4月份至今大幅盈利;出口環節,1~3月份出口成品油整體表現為盈利,4月份之后則開始虧損。
李倩表示,由于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并且主營銷售公司對成品油價格具有極大的操縱性,其調整幅度明顯小于國際成品油價格。以在發改委上次下調油價為例(6月9日),國際三地油價的變化率已達到9%,但實際調整幅度只有6%左右。
另據記者了解,國家發改委此前曾多次表示,國際油價較低時將是成品油新定價機制出臺的好時機,以避免對國內成品油市場帶來動蕩。根據市場普遍預期,縮短定價周期、調整掛靠油種、引入第三方機構進行調價信息發布等都可能是改革的方向,而縮短調價周期將是關鍵。
卓創資訊認為,隨著國際油價進入下行通道,新定價機制推出的時機也漸趨成熟。從客觀上來說,如果出現“三連跌”就應該制定新的調價機制來適應油品市場的變化,避免因周期過長而導致調價不及時的情況出現。(每日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