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通委近日發布的9月份北京交通擁堵狀況工作報告中提到,北京將啟動2013年保障交通暢通措施的研究。其中,評估在特定時段、特定區域實行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措施的可行性。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多方熱議,早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北京就曾經推行過單雙號限行的舉措,以保證奧運期間的交通通暢,而今,重提單雙號限行,雖然在一定程度確實可以緩解交通壓力,但有一些專業人士質疑,此舉是否能達到預期效果。
北京多舉措為緩解最堵的9月份 擁堵指數較去年同期提高10.3%
今年8月底,北京市交通委首次向社會預報9月將是“最堵月”,并公布了7個最堵時段。隨后,交通部門先后兩次更新擁堵指數預報的數值,以此提醒公眾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錯峰出行。不僅如此,北京推行了多項措施來疏通全年最堵月,比如增加公共文明引導員的數量,100個重要路口都將有3支隊伍開展路口引導服務,商場景區增加打車點,道路作業車輛高峰時段不上路。
這些舉措也確實起到了緩解擁堵的作用,據北京市交通委發布的報告顯示,北京9月全月未出現大范圍、長時間的交通擁堵。當月全路網工作日早晚高峰平均交通指數6.4,較2010年同期下降15.8%,較2011年同期提高10.3%。
9月份第四周工作日交通運行節前特征明顯,平均交通指數為6.9,晚高峰平均交通指數為8.0。9月25日(周二)全市普降小到中雨,晚高峰平均交通指數達9.5。
要建緩堵9月長效機制 或單雙號限行引多方熱議
北京市交通委表示,要建立每年9月份保障交通暢通工作長效機制,把握9月交通運行規律和特點,為第二年工作打好基礎。下一步,將啟動2013年保障交通暢通措施的研究。重點研究深入推進彈性工作制和錯時上下班工作方案,評估在特定時段、特定區域實行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措施的可行性。這項措施若評估通過,相比目前的尾號限行,特定時段、特定區域將實行更嚴厲的限號措施。
此消息一出,引起多方熱議,有汽車業界人士表示,單雙號限行措施可能表面上能緩解道路的擁堵,但給民眾的生活、學習出行帶來極大不便,本質上屬于一種“懶政”行為,甚至有媒體稱這是轉嫁城市管理責任。另外的疑問則集中在,分時分區單雙號限行是針對所有車輛還是只針對居民個人的車輛?那些“特權車”如果不受此限制,是否將造成更大的社會不公?媒體呼吁,治堵不能光盯著百姓,合理規劃城市建設,分配城市資源,才是管理者首要考慮的。
私家車主更是大呼“為什么受傷的總是自己”,甚至有網友調侃何時要實施單雙號呼吸請提前通知,雖是打趣,但足見公眾對“限行”這一字眼的緊張和敏感,并且,車主認為政府幾次治堵,幾乎都是在限制私家車的出行,但目前公共交通卻又沒有達到便利出行的條件,導致限行成為一劑退燒藥,只能在“燒”到極致的時候趕緊吃上一片,卻并不能根治北京的擁堵。
單雙號限行若實行 或將刺激北京車市引發購車熱
自2011年1月開始的購車搖號,截至本月申請人數已經逼近120萬人,買車依然是許多市民的剛需。有調研數據顯示,私家車依然是出行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從速度上來看,若開車是1,軌道交通是0.8,地面公交只有0.5。
而2010年12月北京治堵新政出臺之前,北京車市已經近乎瘋狂,僅12月第一周銷售數據同比去年第一周就增長了54.8%,在新政公布當晚北京所有的4S店燈火通明,通宵服務。人們像搶購房子一樣排隊等著買車,盡管絕大部分的車優惠全部取消,顏色和型號配置全部看運氣,但是排隊市民恨不得立刻交錢訂車,可見汽車對于生活在北京的市民來說,依然是最便利的出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