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出來之后,比亞迪聲稱他們的磷酸鐵鋰電池在材料上具有相當高的安全性,這個的確不假,但是材料的安全性不等于整體的安全性,電池的封裝工藝才是決定電池安全性的最大因素。然而遺憾的是,比亞迪的研發磷酸鐵鋰電池居然通過了國家相關標準的檢測——這說明什么問題?這說明國家標準實在太低。在這種前提下,在中國購買中國生產中國銷售的電動車,無疑就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
G、國家為何要大力發展電動車戰略?
答案是“急功近利”。本田的電動車搞得不錯,但是本田的小排量柴油機以及氫燃料電池技術也搞得風風火火;奔馳寶馬也搞電動車,但是他們的氫燃料電池技術同樣出色;除了電動汽車,沃爾沃的柴油混合動力技術也相當成熟……總而言之,國外的知名汽車廠商,沒有一家是把寶押在電動汽車上的,但是中國人正在準備這么做。
個人認為,我所能看到的東西,制定政策的人也看得見。制定政策的人不是傻子。那么作為制定政策的聰明人,為何急于讓電動車項目上馬?個人認為覺得可能是國家急于提升中國汽車工業在世界上的地位的關系。
中國號稱世界工廠,產品行銷全球,唯獨汽車產品在全世界賣得不怎么樣——連代工廠的資格都沒有。如果除去商用車出口,單看中國乘用車的出口,其數字是相當可憐的。在GDP增幅放緩,房產限購的現在,汽車產業將成為一個GDP的突破口。在柴油機和自動變速箱的匹配技術都搞不定的前提下,國內汽車廠商在傳統技術上緊追世界廠商的步伐,一味跟在世界廠商的屁股后面跑,似乎很難實現突破。其實豐田現代這樣的日韓廠商無一不是從模仿歐美廠商入門,最終實現超越的。正如中國足球先學德國,再學巴西,然后學荷蘭,現在學西班牙一樣,中國自主汽車企業對于日韓發展模式的學習相當不到位——盡管從根本上看這并不是自主車企的問題。
中國女足誰也沒有學,首次參加國際大賽就載譽而歸,一度成為世界頂尖強隊——這是為什么?這是因為中國女足在發展上比較提前的緣故。提前發展會帶來技術領先的優勢,這個定理已經在中國女足身上驗證了。所以,中國的電動車政策試圖復制這種“提前發展”——或者說至少是“同步發展”的模式。據估計,一旦中國自主車企在電動車領域取得實質性突破,中國的汽車出口能力將有可能增長10倍。其實,在如今這個社會,很多問題的答案不外乎一個“錢”字。
此外,中國還在稀土資源上占據有絕對優勢,這也是發展電動車技術的先決條件。不過歐美發達國家似乎也注意到了中國的電動車扶持政策。由于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導致國際稀土價格暴漲,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開始著手研發不含稀土的強力永磁鐵——這是電動車的核心部件之一。如果西方發達國家在非稀土礦永磁鐵項目上獲得突破,只要通過一項標準,禁止含稀土礦的電動車在西方市場銷售——就像現在禁止含石棉材料的汽車在歐洲銷售一樣,中國的電動車政策就成了廢紙,巨大的資金投入以及所有的技術儲備都會化為烏有。
不過話說回來,中國女足現在連亞洲二流都算不上了,曾經的鏗鏘玫瑰成了狗尾草,其最大的原因就是足協管理水平落后,中國足球基礎過于薄弱所導致的。中國自主汽車工業的現狀也和中國女足頗為類似。提前發展只能帶來一時的輝煌,假以時日就會化為笑柄。
如果我們的決策者真的有意振興自主汽車工業,就應該從細微之處做起,在常規政策上給予民族自主車企更多的扶持(例如政府采購只限于民族自主品牌),并改變自己的管理模式——說得難聽一點,中國的民族自主車企很可憐,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抱養來的孩子,當年長安福特馬自達3的停產事件就是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