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市場進入“微增長”時代后,不僅僅整車企業開始認識到“誰能更堅決執行本土化戰略,誰就能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中贏得發展”這一真理,跨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也加速布局中國、加大本土化運營力度。而此前遭遇到核心技術缺失困局的自主品牌車企,則有望因此獲益。
零部件本土化再加速
“博格華納的戰略是貼近客戶、本土化生產高技術產品。”11月28日在寧波工程中心暨摩斯系統新工廠的正式啟用儀式上,博格華納首席執行官M r.T im M anganello面對大眾、通用、上汽、長城、奇瑞、吉利等企業代表表示。
今年以來,國外零部件企業巨頭紛紛加快在華本土化布局。9月上旬,霍尼韋爾確定在武漢建立渦輪增壓器工廠。而同月,大陸集團繼上海嘉定和蕪湖之后,將長春作為其在華的第三個投資項目投產三條新生產線。10月10日,德爾福派克電氣系統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正式啟動,主要為長安福特馬自達、沃爾沃和江鈴福特供貨。僅僅一日之隔,11日,德爾福柴油發動機管理系統煙臺生產基地奠基。
事實上,除了建立生產基地,國外零部件巨頭同樣加快了在華本土化研發的推進步伐。11月28日啟用的博格華納寧波工程中心,將為渦輪增壓器、發動機正時鏈條、EG R廢氣排放及貝魯點火線圈等眾多博格華納發動機產品配備一流的試驗設備。
廣闊的市場前景是零部件巨頭無法拒絕本土化的原因。數據顯示,2011年博世中國汽車業務銷售額達249億元,同比增長7%,遠高于2011年我國汽車市場的總體增速水平。而霍尼韋爾交通運輸系統集團中國和印度區副總裁兼總經理戴鵬杰預測,未來5年間,中國渦輪增壓器市場將會從2011年的400萬臺翻番至2016年的800萬臺。與此同時,過去博格華納55%的業務來自于歐洲,近年受歐債危機的影響,單去年歐洲業務就下滑了8%左右。
自主車企找到技術突破捷徑
明確方向之后,國際零部件巨頭面對的便是如何迅速有效推進本土化的問題。而加強與國內車企,尤其是自主車企的合作,則成為普遍的選擇。
12月3日,霍尼韋爾宣布,將為長城汽車提供柴油機可變截面渦輪增壓技術。采用這一技術的長城哈弗H 5和H 6SU V將受益于霍尼韋爾最新技術帶來的優異燃油經濟性和增強的發動機性能。
“相比整車企業,國內自主車企通過深化與國際零部件企業的合作而獲得核心技術,可以說是條捷徑。”汽車分析師張志勇告訴南都記者。事實上,由于核心技術缺失而導致的一系列問題,正困擾著國內車企。通過國際零部件企業加強合作,自主車企不僅可以獲得最新技術的產品,并且還能掌握相應的技術以及生產過程。
事實上,國內車企已經開始尋求與國際零部件企業更為緊密的合作。10月22日,東風汽車與全球最大的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變速箱的獨立供應商格特拉克簽署合資經營合同暨低扭矩D C T聯合開發協議。未來,東風格特拉克的產品除了供應東風品牌乘用車外,還將為東風公司旗下合資公司、其他國內車企品牌及海外市場提供服務。(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