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緩解打車難的問題,市政協委員黃怒波認為,出租車行業作為公交體系的重要補充,政府應該對其出臺特殊政策,并引入競爭機制。市民投訴多的公司可以取消牌照,迫使出租車公司主動提高服務質量。
“打不上車啊”、“出租車司機拒載”……一段時間以來,出租車打車難成為了困擾市民的問題,甚至讓市民怨聲載道。政協委員們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想法。
出租車行業應引入退出機制
“出租車行業作為公交體系的重要補充,政府應該對其出臺特殊政策,并引入競爭機制。”昨天,市政協委員、北京中坤投資集團董事長黃怒波在談到緩解打車難問題時提出如此建議。
黃怒波認為,現在出租車司機的“份子錢”負擔很重,政府可以考慮向其發放補貼,提高出租車司機的實際收入。同時,也要在出租車行業適度引入競爭機制,比如,每年拿出一定數量的出租車公司牌照拍賣,給這一行業增加新鮮血液,同時,也要有退出機制,市民投訴多的公司可以取消牌照,迫使出租車公司主動提高服務質量。
出租車計價器安裝錄音設備
說起市民打車難的問題,曾開過20年出租車的市政協委員于凱認為,老百姓說的“打車難”主要是指司機拒載和叫車車不來。為了解決拒載問題,于凱委員建議給出租車計價器統一安裝錄音設備,司機上車之前會告知乘客,車內也要有明確的標志,確保隱私。
于凱說,“我們曾接到不少投訴,百姓反映招手司機不停車,而且也沒掛著停運的牌子。但往往司機和乘客各執一詞,彼此說的都有道理,讓處罰部門無從下手。而安裝錄音設備主要為了避免乘客和出租車司機發生糾紛,責任難以認定時,作為還原事實的依據。”
對于百姓反映的叫車難問題,于凱認為要從兩個方面看,“有時候乘客叫車,司機不是嫌不好走就是嫌近,不愛拉,但是叫車平臺只有通知功能,卻不能強制司機去哪兒。另一方面,有時候司機到達了指定地方,乘客卻不出現,手機也不接了。更多的時候,司機一等就是半小時,乘客才慢慢騰騰地下樓,這也是叫車難的另一個原因。”
出租車應定位公共交通
劉凝委員認為要解決一個對出租車定位的問題。“我們能不能重新對出租車進行定位,將這種高端的、零星的消費轉變成一種公共交通方式?出租車應當替代一部分私家車的出行。這在節能環保方面,在市民生活方面,都會形成一個新的局面。”劉凝算賬說,私家車一年的使用里程在2萬公里左右,而出租車則普遍在10萬公里,效率要遠超過私家車。而多利用效率高的出租車本身就是節能環保,同時還能解決停車難的問題。
劉凝表示,北京的出租車發展緩慢,遠比不上軌道等公共交通。同時,現在北京出現的黑車的數量,就是市場自然形成的結果。而將正規出租車定位成公共交通后,通過大力發展,還能搶回這部分被黑車擠占的市場,使行業更加規范。“增加了7萬輛出租車,還能解決7萬人的就業問題?,F在只要一個政策,定位的問題解決了,后面的一系列政策都好制定了。”
通過信息平臺對接司機乘客
“現在出租車的管理模式,近似于個人承包。這樣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司機的出行線路、時間全是自行決定。在這種管理模式下,下雨天司機不愿出去、在路面上長時間放空跑路、趴在一個地方等不著活等司機和顧客雙方對接不暢的問題就天然地就會呈現出來。”來自九三學社的政協委員朱良則認為出租車公司實現類似于公交公司的企業化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