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可能遭遇意外,每個地方都可能發生災情,盡量縮短應急車輛路上消耗的時間尤為重要。”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僑聯副主席陳乃科建議,國家應采取研發并安裝應急車輛導航系統、增加宣傳力度等“軟硬”措施,切實縮短救命車輛的出行時間。
“杭州本來不寬敞的高架橋面上,一輛120急救車亮著警燈堵在高架上,很多車都自覺靠邊行使,讓只有兩個車道的高架變成三車道讓急救車通過。”去年11月2日上午,網民陸先生發了這樣一條微博。但一個月后發生在北京市的“急救車3公里開40分鐘致使傷病人員錯過最佳的搶救時機事件”則讓人揪心。
陳乃科說,現實情形是應急車輛的優先通行規則很難得到實現。有時遇上交通擁堵,盡管救護車鳴笛、亮著標志燈,但有些駕駛員還是不愿意給救護車讓道。
陳乃科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應組織研發并安裝應急車輛導航系統。應急車輛導航系統的作用有兩個:一是能夠使應急車輛準確定位呼救者位置,迅速找到呼救者;二是通過信息的傳送,實現醫院醫生的院前觀察與相應的急救指導,救護車隨時能夠收到急救中心發來的指令和有關信息,急救中心也能實時得到救護車的位置、行駛軌跡和救護者的生理數據。
同時,建議進一步完善相應法律法規,通過硬性約束,增加違規成本。增加宣傳力度,例如播放警示片等,利用媒體大力宣傳應急車輛通行順暢的重要性及處罰措施,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應在法規上完善為急救車輛讓行的具體細則,并要求駕校培訓中落實此項內容。”陳乃科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