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從江岸區工商分局了解到,該局受理的汽車輪胎投訴逐年猛增,而投訴處理大多面臨著原因說不清、鑒定門檻高、執法依據不足等難題。
據統計,江岸區工商分局2011年受理的汽車輪胎投訴僅17起,2012年猛升至37起,而今年兩個多月以來,已有投訴近10起。雖然投訴量猛增,但處理結果大多“不了了之”。
去年10月,孫先生在竹葉山一家北京車企的4S店購買了一輛轎車,只行駛了2600公里,輪胎上就出現像刀口一樣的印子,且花紋有掉塊現象。他找到4S店投訴,店家將輪胎拍照后傳至北京車企。10天后,孫先生拿到車企的鑒定報告,報告稱輪胎是“人為原因損壞”。孫先生對廠家這種“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鑒定不滿,但向武漢質監部門咨詢得知,車不是本地生產,無法檢測。
工商人員表示,解決輪胎投訴面臨的首要難題是“問題出在哪里說不清”。廠家檢測的話,會稱“因駕駛不當造成”;而獨立的第三方輪胎檢測機構,全國還較少,即使有,檢測費用也較高,北京一家報價8000元。
據了解,家用汽車三包規定將于今年10月1日起實施,包括我省在內的很多省份,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第三方汽車檢測機構。(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