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彬認為,價格形式或許能立竿見影,但是無法根本解決城市交通問題。出租車不是漲價這么簡單,應該是價格機制的問題。輿論一直在呼吁出租車在準入管理運行制度的改革方面應該加緊。
降低份子錢 發展公共交通是治理打車難的關鍵
打車難現象充斥全國,由此造成的出行難題,也讓各大城市頭疼。出租車調價,嚴罰拒載等針對出租車行業的政策不斷出臺,然而無論是業內人士還是司機都認為這些舉措并不能根本緩解打車難,除了出租車公司運營模式被指為打車難的“元兇”之外,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建設不足也飽受詬病。
在城市擁堵日益嚴重的情況下,高額的“份子錢”、難產的油價補貼……“一個小時掙不了30元就賠本”,出租車司機對乘客挑肥揀瘦已成為被逼無奈的現象,甚至專挑早晚班高峰時期交接班,以降低損失。
目前國內出租車市場準入機制固化、行政許可僵化,市場供需極不平衡,出租車公司壟斷經營,在牌照數量固化的情況下,通過收取高額“份子錢”牟利,出租車司機成了公司賺錢的工具,乘客利益也成了夾縫中的犧牲品。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莫于川認為,政府必須下定決心推進市場化方向的改革,通過有調控的充分市場競爭帶來出租車運營的供需平衡,打破現有的利益格局,提供良善高效的出租運輸管理和服務,才能夠解決打車難的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王月英做過調查,在杭州等大城市,目前公交分擔率僅在20%左右,而發達國家普遍能夠達到70%-80%,像香港甚至能達到90%;出租車在國外是高端交通工具,而國內基本上被當做公共交通來用。這樣的比例不夠合理。
交通運輸部發言人何建中,在日前交通部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北京大概是每千人擁有4輛出租車,上海是2.2輛,廣州跟上海水平差不多,這是一個數據。第二個是,出租車客運量占整個城市總的客運量比例,北京大概是8.8%,上海是18.2%,廣州是13.8%。第三個數字,出租車里程利用率,目前這三個城市大概都在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即千人擁有出租車的數量、出租車在整個城市客運量中所占的份額、出租車里程利用率,北京、上海、廣州跟發達國家的特大城市比較,這三個數字是相近的,而且處在相對飽和的區間內。因此解決打車難的問題,必須要從其他管理方式上來采取措施。(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