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也寫過挺DSG的文章,但我的“挺”也是分出了各種方面的“挺”。DSG是一種性能、油耗都更加好的技術,這點必須要承認。但是,性能好、換擋平順、節油率更出眾等等先進的優點,都不足以說明它比其他變速器更加可靠——事實也是這樣的。這次大眾召回比之前增加了一個更換機電模塊的項目,這在說明大眾DSG確實在可靠性方面存在問題。同時,我不覺得這樣召回以后DSG就永遠可以保證不出問題,或者說不存在問題。我認為,這次DSG事件大眾是傷了一些元氣的,雖然他們嘴上說不放棄DSG,但可能其中有面子的成分在里面,DSG未來在中國怎樣發展還要接著看。
不過我認為,大眾不會純粹吊死在DSG上,像捷達、桑塔納等很多戰略車型上,也沒有搭載DSG。
時尚傳媒集團品牌雜志出版人兼總編 梁朝輝:
動手檢測阻尼片
為了給自己一個交代
從2003年《座駕》開始,通過對各個國家各種車型的深入了解,我被德國制造的均衡理念感染,相較于意大利的性能車與英國的風格車,作為家用車來說,德國制造的均衡性無疑是首屈一指的。
做瀝青阻尼片的環評檢測,完全是出于我個人的原因:我是德系車粉絲,從心理上講我不相信一個無論是工業、文化還是造車理念都講規范、講良心的國家的汽車制造廠家、也是我喜歡的三個品牌會在這種低級失誤上失手。所以,這個檢測其實就是給我自己的內心一個交代,只要我的心理過的去那就沒問題,我可以把我的檢測結果發給大家看,但剩下的事我就不關心了,只要我自己認為結果達到了就可以了。
做這個實驗其實是在我去紐約參觀車展之前,有一天去改車,正好碰到一個搞環保研究的專家朋友也在那里,就說起瀝青阻尼這個事來了。我覺得很可笑,車里這么多對車內空氣質量有影響的配件不說,為什么偏說阻尼片?無論是根據慣性使用原則還是根據歐洲人的環保理念,我覺得都不太可能——畢竟瀝青阻尼已經在歐洲使用了幾十年,為什么拿到中國來一下成致癌的了?正好我的朋友有一個專業的簡易測試儀器,我心想就拿來測一下。一開始看網上有人說是甲醛超標,那就測甲醛,測完了一看沒事,發到網上以后又有人說你這不對,應該測環烴,后來我又去測環烴,結果還是沒問題。但這樣測完,還是有人質疑我。
后來北京一個環保研究機構看到我的微博,說他們可以提供給我一套四五百萬的固定儀器去做這個分析,但我覺得沒意義了——我想要的已經得到了,我認為瀝青阻尼沒有問題,我相信德國人的標準,這就夠了。(汽車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