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僅僅從2013年第一季度的中國乘用車市場銷量數據來看,絕對是個“暖春”。
絕對數上,1至3月乘用車總銷量為402萬臺,同比增長17.9%,創下單季度銷量新高。如果再考慮到同期的宏觀民國經濟巨大的下行壓力,全國GDP僅7.7%的增速,國內消費的萎靡不振等大環境,更是讓這402萬臺的成績單顯得難能可貴。
但是如果我們深入地去分析一下純數據之外的一些東西,細看一下數據的成因,就分發覺2013第一季度的“暖春”并沒有數據顯示的那么“暖”,當然也不至于寒冷,用“穩中有升”似乎更為恰當一些。
使“暖春”格外“暖”的額外因素有這么幾個:
首先是統計口徑的變化。
上汽通用五菱的宏光、長安的歐諾和歐力威這3款車型,從前的微面,現在都按MPV統計,也就是說,由原本的商用車,改按乘用車來統計。而在第一季度,這3款車的總銷量大約在16萬臺左右,約占乘用車市場402萬銷量的4%。
第二個的額外因素是去年年底的部分銷量轉移。
由于去年下半年的釣魚島等事件影響,日系車銷量猛跌,而日系車跌去的那部分銷量流向了其他主流品牌,從而使得一些非日系的主流品牌的銷量非常好,到年底時,完成年度銷量已成定局。而這些企業則有意識地將部分2012年12月的銷量移動了2013年的1月,這也就形成了1月銷量的暴漲。比如上海大眾,2012年11月的月銷量為12.44萬臺,而2012年12月的銷量卻僅有7.49萬臺,而2013年1月的銷量則猛增至16萬臺;現這種銷量“過山車”游戲的還有上海通用,2012年11月份的銷量是13.42萬臺,而2012年12月也驟跌至10.57萬臺,2013年1月則又驟增至15.54萬臺,上海通用的“過山車”玩得雖然沒有上海大眾那么過分,但搞的這種數字把戲,還是一目了然的。
粗略地算了算,各家企業通過這種“過山車”式的數字游戲,將大約20萬臺左右的銷量,從2012年底移動了2013年初。而這個數字大略占一季度402萬乘用車銷量的5%左右。
第三,是3月份的集中補貨。
客觀地說,今年春節前的乘用車市銷量的確是異常火爆,這也使得節后各經銷商出現了比較集中的補貨,使得3月份的提車量增加,從而也推高了第一季度的總量。至于這個量會有多少,我目前手里還沒有比較具體的數據。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沒有這三個額外原素的共同作用,第一季度的乘用車銷量增幅度絕不會有17.9%那么高,同比應該不會超過8%。這個數字當然不能說不好,只能說是穩健上升,穩中有升,遠沒有17.9%來得那么刺激人心。
另外,隨著這些額外原素的消失,而整體的宏觀國民經濟增漲,特別是消費增漲的持續緩慢,第二季度的中國乘用車車市多半沒有第一季度那么樂觀。新車加促銷,能否刺激車市繼續上行?還真的不好說。(鳳凰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