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日系車企看到4月份大眾在華的銷量會作何感想,即使被中央電視臺連篇累牘報道、被國家質檢總局三番五次調查,大眾在華兩家合資企業的銷量數字依然很漂亮。4月份,一汽-大眾銷售11.21萬輛,上海大眾銷售10.97萬輛,同比增長16.1%。
可以說,DSG風波是大眾入華20多年遭遇的最大危機,消費者投訴不斷,中國國家電視臺連續報道,大眾中國CEO甚至因此下課……但有意思的是,這一危機在銷售層面上卻體現得極不明顯。除了“3·15”當月,有下了訂單的消費者退單,或者轉而選擇大眾的非DSG車型,4月份的銷量已經企穩,而經銷商更預計,5月份的銷售將會大幅度回升。這足以令受釣魚島風波影響,長期無法復原的日系車羨慕嫉妒。
原因何在?應該極其復雜且糾結。首先,大眾多年努力所營造的品牌力已深入人心。還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老三樣”嗎?其中有兩樣都是大眾車。風靡一時的桑塔納和捷達令大眾車皮實、耐用的品牌形象多年屹立不倒。而后,大眾通過引進更多車型,將自己打造成一個技術領先、品質可靠的企業。有多少因TSI+DSG而買了大眾汽車的消費者真的了解這幾個字母所代表的含義呢?既然這幾個字母代表的就是先進,那他們買到的更多的是一種周圍人的認同,一種自我心理上的滿足。另外,不管大眾方面如何解釋且解決DSG問題的真正原因,10年或者16萬公里(以先到者為準)的質保方案還是讓很多消費者放下心來。出了事,有人管,持這種心態的人不在少數。
其次,如果不買大眾車,你有其他的車可選擇嗎?日系車不必說了,除了有些人的民族心理,很多人害怕再來一次砸車運動。法系車多年來一直面目不清,韓系車尚未全面擺脫中低端形象。而自主品牌近年來雖然外形和品質都有了質的飛躍,但品牌力卻需要更長時間的積淀。數數看,似乎也只有美系車和其他德系品牌可以與大眾一較長短,但美系車產品既不像南北大眾那樣N代產品同堂,幾乎覆蓋了從緊湊級到中高端車的全部細分市場,品牌力也不像大眾那樣強大。而奔馳、寶馬則是高端品牌。如此看來,很多消費者購買大眾車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由于對DSG的顧慮,很多消費者放棄了購買雙離合變速器車型,轉而購買手動或自動變速箱車型。(北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