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媒體一篇普通的新聞報道,卻將湖南公車政府采購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14.5億元采購1725輛公車,網友算出每輛公務車均價達84萬元。
事后,湖南省兩個相關部門對媒體作出回應,稱每輛公務車均價達84萬元的說法不屬實。但因兩部門的回應內容存在差異,再次遭到網友質疑。6月29日,湖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在官方網站再次作出正式回應,并將相關采購車輛類型及數量作了公開說明,網友的質疑聲才慢慢平息。
有法律界人士認為,湖南此次的公車采購風波正折射出公眾對公車豪奢之風的焦慮。
購車“均價84萬”引質疑
6月25日,一篇題為《政府采購1725輛省產轎車》的新聞報道經轉載后,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
該報道稱,在湖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省財政廳等部門聯合組織的乘用車產需對接會上,湖南省安監局等10多家單位分別與省內汽車生產企業簽署1725輛汽車采購合同,金額14.5億元。有網友核算后發現,此次采購的汽車均價已達84萬元。
之后,許多網絡便將此新聞進行了轉載,標題改成了《湖南14.5億買1725輛公務車均價84萬》,文章中還加注了編者的注釋:“平均每輛84萬”。這種高規格配備公務車,明顯超過了《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管理細則》中,一般公務用車價格不超過18萬元的規定。
此新聞被互聯網轉載后,輿論一片嘩然。有網友甚至認為,這樣高規格配豪車,是不是又犯了少數政府采購“只買貴的,不買對的”老毛病;不過也有網友分析后認為,可能是報道中的數據有問題:“國產公務車不可能價格高得這么離譜。”
兩部門三次回應澄清事實
對于網絡上不斷發酵的輿情,湖南省兩個相關部門迅速作出了回應。
6月27日下午,湖南省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夏俊輝向媒體表示,被質疑的1725輛汽車并不只是公務用車的采購,還包括“公交公司采購的920余輛新能源大巴,每輛約140萬元;還有180輛校車,每輛約19萬元,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企業采購的車輛”,其中,140萬元每輛的新能源大巴由“南車時代”生產。
但這一數據和湖南人民廣播電臺官方微博“News938瀟湘之聲”,從湖南經信委獲得的回應并不一致。湖南經信委回應“瀟湘之聲”稱,1725輛汽車中“價值11.6億元”的電動大巴數量為580輛,生產廠家則是“比亞迪”而非“南車時代”,此外,還有14輛“價值1100多萬”的豪華大客車等。
同一政府采購,兩個政府部門對媒體的回應內容存在差異,兩部門的回應再度引發網友質疑。
6月29日下午4點,湖南經信委在其官方網站再度作出正式回應。湖南省經信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殷林波就對接會成果作了詳細披露。新聞發言人介紹,此次產需對接會上,共簽署各類汽車采購合同1725輛,合同金額達14.5億元。其中,乘用車(包括轎車、越野車、微型面包車)611輛,金額8159萬元;新能源公交車(包括純電動大巴、混合動力大巴)920輛,金額13.26億元;校車180輛,金額3550萬元;大客車14輛,金額1080萬元。
新聞發言人稱,1725輛汽車采購合同中,除部分乘用車作為政府部門采購的公務用車外,主要都是省內外公用事業部門采購的公交車和校車、客運公司采購的大客車以及企業采購的乘用車。
湖南省經信委通過這次澄清后,網友的質疑聲才慢慢平息。
公眾對公車豪奢之風存焦慮
“網友的質疑實屬正常,公車采購一向是社會的敏感神經。”有評論分析認為,湖南采購公車的報道之所以能點燃網友的詰問之火,有各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