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出租車手機電召服務管理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公布實施。這被認為是繼加強對出租車管理之后,政府再次“插手”租車業務。政策一出,引來外界紛紛猜測,難道是打車軟件開始盈利,抑或干擾了正常租車業務?
在手機打車軟件“打車小秘”看來,“現在談盈利模式還有些早,但如果這個產品未來真的沒有盈利點,市場上也不會如此火爆異常,背后其實是有故事的,只是時機未到”。7月8日,打車小秘品牌運營總監胡緒雷向汽車商報記者表示。
“詔安”
7月1日出臺的《細則》,明確了手機電召服務商納入全市統一電召平臺,并設置準入和退出條件。要求目前成熟的打車軟件可通過備案方式“轉正”,并可按照電召標準收費,即時打車收5元,提前4小時打車收6元。另外,不得嵌入商業廣告,也不許加價。
對于取消加價的原因,負責人胡緒雷表示,主要是由于政策導向傾向取消加價,并且在公司“日均7000多單的業務量中,真正使用加價服務的用戶只有7%-8%,占比很小”。隨著更多的打車軟件并入官方打車預約平臺,手機打車軟件加價現象將逐漸消失。
由于加價功能飽受爭議,目前市場上一些新生的打車軟件沒有設置加價,如百米出租車叫車軟件,該運營商向司機發放7英寸大平板電腦,較大的屏幕方便司機使用,但系統未設置加價,同時也不允許司機私自從計價器上打出預約費。
據胡緒雷向本報透露,目前公司正在與“官方”統一電召平臺進行數據對接。截至目前,在本市投入運營的滴滴打車、快的打車、搖搖招車等軟件運營商均表示,正在主管部門申請備案,與官方叫車平臺96106對接。對接成功后,電召平臺的訂單需求會統一發送到合作接入的打車軟件,打車軟件的數據也會共享給統一電召平臺。
“打車流程不會有什么變化,沒有打車軟件的用戶可以選擇用96106電話叫車,有打車軟件的用戶還是可以用打車軟件直接叫車,因為此次合作接入只是產品技術上接入,對于乘客的叫車習慣不會有影響。”胡緒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
誰能熬到最后?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約有30款手機打車軟件,2013年4月份,僅安卓平臺上打車類應用軟件累計下載量超過百萬。
即便有火爆的市場,在打車軟件業內,對于這個產業的發展有一個共識:誰能熬到最后,才是最后的勝出者。面對高昂的成本,誰都可能斷糧。
據了解,目前打車軟件在市場培育階段成本非常之高,擁有阿里巴巴投資的“快的打車”打車軟件的創始人陳偉星簡單算了一筆帳,即使在本地的打車軟件公司,如果要做好產品和運營,至少需要30到40人規模的團隊,包括薪酬福利辦公費用和雜項支持,一年沒法少于400萬的費用,這還不包括推廣乘客的費用。
眾所周知,目前打車軟件全靠風險投資們賭未來。陳偉星甚至直接向投資人馬云表示,目前看來很燒錢,打還是不打?馬云只說一句:打!當然,如果沒有夢想,光賠錢的事情,我們也不見得會一直打。
日前政府介入叫停加價后,某社交網站做了一項關于“即時打車統一定價5元,你還會使用打車軟件嗎?”調查顯示,高達86.7%的網友選擇了“不會”。
部分打車軟件運營商也已顯現出“虧本”生意的跡象,從大眾視野消失。本月7日,媒體曝光了嘟嘟打車已退出了打車軟件市場,其創辦人云濤接受媒體采訪稱:“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管制和市場競爭過于激烈。”
不過,胡緒雷透露,未來還會有一些打車軟件退出,原因眾多,最根本的還是資本問題,因為這個市場在開始萌芽階段就處于一個“免費”的狀態,沒有做好準備的企業必然面臨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