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準確判斷路況 一般來說,如果感到車速自動減慢、發動機聲音變得沉悶時,說明行駛阻力增加,汽車可能正行駛在上坡或松軟路面上。如果感覺車速自動加快、發動機聲音變得輕快時,說明行駛中阻力減小,汽車可能正行駛于一段下坡路中。沒有月光的夜晚,路面一般為灰黑色,路面以外一片黑色。有水坑的地方會顯得更亮,而坑洼處則會更暗黑。一些老司機總結出夜間行車的要領是“走灰不走黑”。另外還要積累根據前燈光柱變化情況來判斷地形的經驗。如光柱變短可能是遇上彎道或上坡路,光柱變長也可能是下坡路,光柱有缺口可能是路上坑洼等。
6、克服駕駛疲勞 夜間行車特別是午夜以后行車最容易疲勞瞌睡,另外夜間行車由于不能見到道路兩旁的景觀,對駕駛員興奮性刺激小,因此最易產生駕駛疲勞。可以用經常改變遠近燈光的辦法,一方面提高其他車輛的注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減輕視覺疲勞。太疲勞時應停車休息,不要強行趕夜路。
7、準備應急燈 夜間行車除準備常規的物品如備胎、千斤頂、扳手外,還應帶上照明設備如應急燈以及緊急停車時的警告標牌,當遇故障緊急停車時,可以給自己的車輛辟出一塊安全區域。
三、雪地等濕滑路面行車安全
1、起步:輕加油,慢走車
高擋位加油動作要輕柔,車輛應緩慢平穩起步,然后再正常行駛。如果是自動變速箱有雪地模式,最好開啟此功能。如果是手動變速箱,在地面很滑的情況下,可二擋起步。
2、換擋:寧高勿低,寧早勿晚,寧直不彎 盡量讓離合器接觸時動作柔和、平順。盡量保持發動機轉速均勻,不做急加速、急減速的動作。手動變速箱擋位選擇可比平時正常駕駛狀態高一擋。大原則是盡量早換擋,在直線和平直路段完成。
3、剎車:先點后剎,利用發動機牽制力動作要循序漸進,最好先輕點,等車速下降后再逐步加大剎車力度。特別強調的是剎車盡量在直道完成,入彎前先減速,即操作任何動作前,先把速度降到位。 在緊急情況下,手動變速箱可采用雙聯動的制動方式,即在踩制動的同時迅速將高速擋轉入低速擋,抬起離合器踏板,讓發動機的牽制力和制動系統同時產生功效。
4、轉向:先減速,慢打輪,早回正正確輕柔的轉向是雪地駕駛技術當中很重要的環節。大多數情況車輛失控是由于車速過快,轉向動作生硬即力道過猛造成的。在冰雪路面過彎時,應先將車速降下來,再輕柔緩慢地均勻打輪。特別要注意的是,在冰雪路面回正方。 轉向的時機應略早于正常路面。
四、行車中的緊急情況處理
1、雪地等濕滑路面行車中車輛出現側滑、甩尾
由于剎車過猛或加速太急都會造成車輛側滑、甩尾,即車輛不能按照駕駛者預定的行駛方向行駛,出現橫向滑動或來回擺尾的情況。 由于制動過猛:造成的側滑或甩尾,應松開剎車踏板,采用連續點剎的方式制動(帶ABS的車輛,一般不會出現類似情況)。 處理方法:出現類似危險情況時,千萬不要猛打方向,企圖靠轉動方向改變打滑狀態,這是非常危險的,不但起不到糾正作用,有時還會適得其反。
轉向不足:由于入彎速度過快,車輛易出現轉向不足,即車頭向彎外滑動,車輛不能按駕駛意圖沿前輪指向行駛。特別是前輪驅動的車輛,更易發生類似現象。 處理方法:首先松開油門踏板,收油。然后略微回正方向,在轉向與回正間不斷調整,但切忌過大,以不超過車輪正常行駛位置為限,必要時可輕點剎車減速,配合方向修正。 轉向過度:由于車輛速度過快,轉向過猛,導致車尾向前甩動,出現掉頭打轉的傾向,即稱為轉向過度。后輪驅動的車輛更易發生類似情況。 處理方法:首先仍是松開油門,輕柔而迅速地反打方向,必須回正過中線,必要時配合點剎降低車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