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每年我們可以實現利用尾礦3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6000萬元,利潤1420多萬元。”任超利說。
多方調研工藝新
任超利告訴記者,他們是第一家使用尾礦渣制磚的廠子,也算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憑借政策大力扶持、前期調研扎實、生產工藝先進以及全體職工團結努力等良好的條件,公司被列入2012年市級重點項目和環保節能循環示范企業,并于2013年3月獲得商州區科技二等獎。其中先進的生產工藝可以算得上是發展的核心動力。
走進機器轟鳴的廠房,映入眼簾的各種機器有條不紊地一環接一環工作著。生產廠長劉勝田忙一一介紹:“目前我們廠子的生產設備為32米蒸壓釜5條,4噸鍋爐1臺,切割機1臺,球磨機3臺,5噸航吊3臺,蒸養車及模具等。”生產加氣混凝土砌塊的主要原料有尾礦渣、粉煤灰、水泥、石灰、發泡劑、鋁粉等。尾礦渣與粉煤灰通過輸送帶進入球磨機里,被磨成標準合格的粉末,然后進入各自特定的容器備用。等要生產磚時,通過先進的電腦配料,各種原材料按照各自的比重被精準地混合在一起。“現在工人開著蒸養車正在進行的程序叫做澆注,和好的料漿被均勻地澆入這些特制的池子里面。通過7分鐘的發氣過程,所有的化學反應就在這池子里完成了,然后再經過1個半小時的靜養,就能送到切割機上進行切割了。最后還有一個程序:蒸壓養護,整個程序就完成了。”據了解,完整的一板加氣混凝土砌塊是3.12方,長度為60公分,寬和高可以根據用戶建筑的實際需要調整。
記者發現,廠房的地上有一條很窄的水泥渠從切割區通往配料區,劉勝田告訴記者:“這個是廢料池,是我們經過技術改革之后研究出來的節約原料的方法。磚經過切割以后總會產生廢料,將廢料通過這個池子用水沖回,重新利用,也是一種循環。相同的道理,我們生產中產生的廢磚也是回機器中重新利用的,一點也不浪費。”
安置村民喜就業
“記得有一年區政府的工作人員問峪明村的群眾有什么愿望,好多群眾都說希望到我們工廠來上班。這是我們的光榮和驕傲呀。”郭開民激動地說道。目前,矗立建材共吸收周圍群眾、下崗職工就業60余人,這個數字不計入在工廠攬活搞運輸的村民。公司在辦公樓區給工人建了環境優良的宿舍,正規的管理制度、良好的食宿條件讓在矗立上班的村民心情舒暢工作的同時鼓了腰包,增加了家庭收入。
今年42歲的穆曉莉原本是峪明村的一位普通的家庭婦女,自從2012年來到工廠以后,她一直兢兢業業地完成自己崗位上的工作,如今她已經是廠子里的老員工了。“我在這兒上班,能照看得上家里,一個月還能收入兩三千元錢,比到城里打工要劃算得多。而且廠子里老板、技術員大家都和和氣氣,上班也上得高興。跟我一個村的婦女在車間里都有七八個。”穆曉莉說道,他的丈夫也在磚廠務工搞運輸,算下來一輛車每天拉兩趟磚,一天能收入400元。
尾礦利用前景闊
陜西商山矗立建材公司的銷售人員陳娟告訴記者:“我們廠子里的磚剛打入商洛市場的時候,一立方賣到310元。雖然尾礦渣我們不用支付費用,但是由于技術不成熟產生的損耗費用算下來,相比西安的磚我們的成本比較高。但是今年我們的磚一立方降到了230元,因為技術成熟,生產都步入正軌。”加氣混凝土砌塊成本的降低更增加它的市場競爭力,加之其相對黏土磚更為優良的品質,令矗立建材的磚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其走循環經濟之路,為全市尾礦利用、環境保護工作作出了貢獻,也為自己贏得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目前全市利用尾礦渣生產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工廠已達到3家。這批加氣混凝土砌塊工廠的出現,無疑從根本上消除尾礦安全隱患,解決尾礦環境污染問題,變尾礦為二次資源,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雙贏開辟出一條循環發展的新路子。任超利告訴記者:“下一步,我們的二期蒸養磚項目也要全面建設了。加氣混凝土砌塊主要用于高層,蒸養磚可用于多層建筑。在循環經濟這條路上,我們要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