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文/圖 本報通訊員 何劍波)商山紅葉情似火,洛水楓林暖如春。11月20日,農行商洛分行在洛南縣政府門前廣場,隆重舉行農村支付環境建設現場會暨惠農補貼“一卡通”首發儀式。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陜西省農行、商洛市人民政府、市金融辦、市人民銀行、市銀監局等省市領導出席活動儀式。副市長李云飛和農行陜西省分行副行長韓欣為客戶頒發了財政惠民補貼“一卡通”專用卡。市供電局、洛南縣四皓鎮閆溝村村民王耀良分別代表客戶暢談了對農行金融服務的體驗與感受。與會領導還現場觀摩了洛南縣農行永豐鎮李村“金穗惠農通”服務站,人民銀行西安分行支付結算處副處長雷蕾和農行陜西省分行農戶金融部總經理王醒軍共同為該服務站授予“商洛市2014—2015年度惠農支付服務示范站”榮譽獎牌,由此揭開了農行商洛分行持續推進“金穗惠農通”工程、積極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環境的新篇章。
突出重點 明晰服務新思路
今年以來,農行商洛分行認真貫徹落實人行西安分行《關于全面推進深化農村支付環境建設的實施意見》,結合我市農村金融網點較少、金融服務渠道單一、金融服務能力相對不足的實際,為切實解決廣大農民辦理金融業務難、獲取金融信息難、了解金融產品難、享受金融服務難“四大難題”,農行商洛分行黨委審時度勢,科學運籌,適時提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聚焦熱點、掃除盲點”的農村金融服務環境建設工作新思路。針對商洛農村地域面積廣闊、農民人口居住分散、現有農村金融服務網絡輻射有限的實際,把加快推進“金穗惠農通”工程建設、積極延伸農村金融服務觸角作為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環境、有效服務“三農”發展的重點工程,突出狠抓農村電子機具行政村覆蓋率和“金穗惠農通”有效服務站占比“兩大難點”,緊緊圍繞各級黨政、監管部門和廣大群眾關心、關注的農村金融服務熱,努力做大做強“金穗惠農通”工程服務功能,全面消除農村金融服務“盲區”,有效推動了農村金融服務環境建設工作持續深化。
創新模式 拓寬服務新渠道
在推進農村金融服務環境建設中,農行商洛分行堅持以服務“三農”為己任,以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環境為目標,不斷拓寬服務領域,積極創新服務模式,大力推進農村金融服務渠道建設。按照“整體規劃、穩步實施、梯次推進、全面覆蓋”的工作思路,在持續加強城市物理網點和鄉鎮自助銀行建設的基礎上,積極實施“金穗惠農通”工程,依托“萬村千鄉”農家店、農資超市、農家商店、鄉村醫療衛生所等有效載體,在廣大農村大力設立“金穗惠農通”服務站。截至10月末,全行裝修改造物理網點24個,安裝自助服務設施145臺,在縣以下農村區域設立“金穗惠農通”服務站1679個,布放“金穗惠農通”服務機具2452臺,全行形成了城市網點與農村網點相互支撐、柜臺服務與自助設施互為依托、物理網點與電子渠道順暢并行、代理服務站與電子機具全面覆蓋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廣覆蓋的鏈條式農村金融服務大通道,建起了城市物理網點——鄉鎮自助銀行——村組惠農服務站——城鄉巡回流動銀行“四位一體”、城鄉聯動的服務“三農”新格局,有效改善了農村金融服務環境,極大滿足了城鄉居民的金融服務需求,讓廣大農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務。
依托載體 提升服務新內涵
為切實加強服務渠道建設,促進農村金融服務環境持續改進,農行商洛分行緊緊依托網點、網絡、科技、產品“四大優勢”,充分發揮“金穗惠農通”工程轉賬、匯款、取現、結算、繳費、查詢等服務功能,把大力開辦“惠農通”代理業務、為廣大農戶提供便利金融服務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先后在商南縣金絲峽鎮開辦新農保、新農合代理業務,在商州區王山底村開辦高齡補貼兌付代理業務,在洛南縣永豐鎮開辦代收電費、代付煙葉收購資金業務,在洛南、柞水、鎮安三縣開辦財政惠民補貼資金“一卡通”代理業務。特別是依托“銀電結算一體化”系統、煙葉收購資金電子化發放系統、財政惠民補貼資金“一卡通”系統等三大系統的獨特優勢,順利實現了農行代理業務系統與電力、煙草、財政等合作單位業務系統的“無縫對接”,徹底解決了農民群眾辦理金融業務難、獲取金融信息難、了解金融產品難、享受金融服務難“四大難題”,讓廣大農民足不出村就能順利繳納電費、領到烤煙收購款、領取財政補貼資金,通過依托“惠農通”服務站大力開辦代理業務的成功實踐,順利實現了大型商業銀行拓寬渠道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環境、創新思路探索服務“三農”新模式的有效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