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2014年,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下行壓力增大,企業資金周轉更趨困難,融資需求加劇,而一些銀行為嚴控借貸風險收緊銀根,省內外一些城市出現了民營擔保公司資金鏈斷裂,頻發“跑路”和倒閉的情況下,市擔保公司卻以其可靠的信譽和內部風險管理機制取信于政府主管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屹立于商洛市場并創造了非凡的業績。當年扶持企業121戶,投放擔保貸款近6億元。
財政資金的“放大器”
近年來,各級政府注重轉變支持經濟的方式,變直接支持為間接支持,變一次性投入為周轉循環使用,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又能發揮政府的引導、帶動作用。政府投入擔保資本金,數倍地撬動銀行貸款,從而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就是有力的舉措和鮮活的實例。
市擔保公司立足商洛實際,充分利用政府投入的資本金,竭力把作用發揮到極致。六年來,按2014年前口徑,市擔保公司平均放大倍數3倍,余額放大倍數5.7倍,撬動了17.78億元的信貸資金投放,而且還實現了國有資本金的保值增值,公司累計提取的擔保賠償準備金達到1600萬元,實現凈利潤900多萬元,納稅223萬元。
信貸資金的“分險器”
擔保公司經營的是信用,承擔的是風險,屬于社會高風險行業。市擔保公司成立以來,始終把風險控制和業務發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堅持防范風險和促進發展“兩手抓、兩促進”,尤其是把風險管理、規范運作列為重中之重,貫穿于擔保業務工作的始終。工作中,公司嚴格把好政策關、資質關、調查關、反擔保關和保后檢查關。嚴格遵循調查評審制度,實行雙人調查、評估,公司預審、專家評議、公司保審會審批的業務流程,在調查、評審、審批、保后管理、化解風險五個階段中,實行審保分離、獨立審批、決策,從源頭上控制項目風險,確保了所擔保的項目不發生代償和損失。
企業融資難、貸款難是長期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難題,加之中小企業信用記錄較少,資產抵押品少,特別是一些輕資產類的文化企業、農林牧業和經營風險較大的礦產開采業,更是信貸的困難戶。市擔保公司結合實際,區別情況,因地制宜、擴大反擔保范圍,研究制定了《股權質押貸款擔保管理暫行辦法》《存貨質押貸款擔保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在開展傳統抵(質)押方式的基礎上,推廣采用存貨質押、股權質押、權利質押(收費權、采礦權、經營權等)、第三方保證等反擔保措施,提高動產、不動產抵(質)押率,適當放寬擔保條件,降低準入門檻。同時,在遵循“注重還款能力、靈活方便、高效務實、風險可控”的原則下,積極推行了100萬元以下信用擔保試點、審批信用擔保項目等。創新的反擔保模式,進一步拓寬了企業融資渠道、增強了融資能力,也促進了擔保業在有效防范經營風險中的快速發展。
市擔保公司高度重視保后項目監督檢查工作,定期組織人員深入項目和企業,及時準確掌握企業情況和動態,分析問題、研究對策、采取措施、化解企業貸款風險的同時,還加大了與省再擔保公司業務合作的力度,簽訂了《最高額再擔保合同》以及《聯合擔保協議》,擴大了公司融資擔保能力,有效分散了擔保風險。公司開拓的聯合擔保業務,也受到了企業和銀行的高度認可,他們都說,這樣不僅解決了企業自身資本金不足、單戶擔保額度受限的問題,還有效分散了擔保風險,起到了增信分險的作用。2011年,公司榮獲了省再擔保公司的“最佳合作單位”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