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陳發春)日前,商丹園區躍迪新能源汽車項目開始試產。該項目是我市新能源汽車及配套產業鏈重點項目,標志著我市“十二五”規劃的十大循環產業鏈已經全部建成,也是我市產業逐步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十二五”初,為積極應對既要發展經濟,又要擔負“一江清水供京津”的生態保護責任,我市決定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并規劃實施十大循環經濟產業鏈。其中,有色金屬產業鏈、黑色金屬產業鏈、新能源材料產業鏈、非金屬新材料產業鏈、建筑材料產業鏈、廢棄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鏈、生物醫藥產業鏈、生態農業產業鏈、生態旅游產業鏈等循環產業鏈在2014年前基本建成。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躍迪新能源汽車項目,組織各級各部門整合土地、資金等資源,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目前,年產5000輛電動客車生產線已經建成,并通過了工信部驗收。商南電動客車座椅及扶手、鎮安年產50萬塊鋁碳化硅IGBT基板等汽車制造配套產業項目也已經建成投產,商丹園區動力電池材料、山陽液壓缸等汽車相關項目加快推進,基本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汽車制造及配套產業鏈。
十大循環產業鏈為我市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別為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搭建了平臺。有色金屬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陜西豐源釩業公司萬噸氮化釩生產規模,贏得了全球氮化釩的話語權;非金屬新材料產業鏈上的奧科公司的納米新材料生產工藝已達世界先進水平;生物醫藥產業鏈上必康公司啟動國家級中藥戰略儲備項目建設;生態農業產業鏈上華茂公司形成華貿農業循環發展模式在全省推廣;新能源材料產業鏈上比亞迪太陽能組件連年為全省出口作出重大貢獻;生態旅游產業鏈上的金絲峽景區成功創建五A景區;廢棄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鏈商南天和泥漿公司的廢舊物再利用技術國內領先,等等先進典型項目加快了商洛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推動了經濟轉型升級。
市發改委總結十大循環產業鏈成功經驗,并根據產業發展新態勢,對上述產業鏈進行整合提升,計劃在“十三五”期間重點培育“334”產業提升工程,著力打造現代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清潔能源、綠色食品、文化旅游、電子信息、大健康、現代物流和立體生態農業十大產業發展集群,構筑現代產業新體系,推動我市產業發展向中高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