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縣級停產醫藥企業,到滾動發展成為市值超200億元的大型現代化醫藥上市公司,陜西必康制藥集團公司用19年時間完成了驚人的一跳。
站在時間的高度,縱覽必康制藥集團發展的這段歷程,我們試圖從中尋找,究竟是什么因素讓必康制藥集團迅速崛起,完成了從小藥企到跨區域集團公司、從破繭成蝶到鯤鵬展翅的蛻變。審視必康制藥集團的每一個時間節點,我們隱約地窺探出必康制藥集團經營發展的一二“秘籍”,期望能成為我市工業企業跨越式發展的樣本。
招商播下“種子企業”。必康制藥集團這棵參天大樹的起根發苗,首先得益于市縣政府制定的敢為人先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一個地方主政領導的政治魄力和發展眼光,無疑對企業的發展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決定企業的生存與否。以“零資產”“零地價”“零稅費”的優惠政策來招商引資,這對當時的決策者來說確實是需要巨大的政治魄力的。這個決策的推出無疑凝結著山陽縣委一班人思想大解放、觀念大更新的辛勤付出,呈現了市縣各級借梯上樓、借力發展的政治智慧,正是市縣政府扶持企業發展的“三個零”措施,才催生出了必康制藥集團這個極具發展潛力的“種子型”企業。伴隨著企業落地的十多年來,市縣政府始終做到了政策向必康園區傾斜,資金向園區建設傾斜,人才向企業發展傾斜,為產業園區建設提供了強大支持和保障。
并購實現規模擴張。隨著企業發展的步入正軌,“規模取勝”就成為企業實施的發展戰略。企業成立之初,依靠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勢和政府“藥業興縣”的發展戰略,順利規避和利用亞洲金融風暴帶來的市場變化,到2007年,在經營方略上適時提出并購整合產品、整合銷售網,做大做強企業。十年后的2007年,當初與必康公司廝殺的很多藥企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而必康卻進入規模經營的戰略期,拉開了跨區域并購藥企的序幕。多元融資,大規模收購有好產品但產能不好的制藥公司,快速格式化為標準化運營模式,確保了必康制藥規模擴張和品牌的快速成長。這也是必康制藥能夠從默默無聞的小企業,一躍而成為國家級制藥龍頭企業,并向多元化大健康領域挺進發展的重要基石。
創新完成轉型升級。三流的企業靠價格,二流的企業靠質量,一流的企業靠科技。回顧必康公司的發展歷史,創新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創新奠定了必康發展的領先優勢。繼完成“工業4.0”理念的科技創新后,必康集團與西安交大醫學院等科研院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設必康研發中心,打造必康醫藥產業園,將生物醫藥加工、中藥材研發、儲備、信息交易平臺建設融為一體,以中藥材戰略儲備為核心,建立從中藥材大數據管理到智能研發生產、從智慧物流到中藥養生體驗的全產業鏈體系,投資新醫藥綜合體,實現了完全基于大數據基礎上的智能制造。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前沿科技手段,實現了“散轉聚”和“低轉高”的轉型,推動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廣泛應用,從而產生了加速倍增的效應。
目前,商洛正在不斷探索貧困地區跨越發展的有效路徑。如何化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在綠色發展中先人一步,干在實處,走在前列?重要的在于統一思想,上下齊心抓落實。若想復制必康的跨越式發展,就要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視察時提出的“五個扎實推進”的要求,切實從量的擴張、質的提升、發展模式創新三個方面做起,才能實現彎道超車和追趕超越。當然,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必康能夠有今天的規模,也是經過了多年的風吹雨打。但必康藥業的跨越式發展,無疑為我市的脫貧攻堅和追趕超越提供了樣本,更加堅定了我們追趕超越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