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A股IPO市場“成績單”出爐。Wind資訊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證監會發審委原計劃審核118家(其中包括7家企業被多次安排上會),而2017年同期卻高達275家,同比下滑約60%。上半年審核通過63家,被否約40家,暫緩表決6家,取消審核10家,總體而言上半年IPO審核通過率約為50%,而去年同期通過率高達82%。
從募資金額看,今年上半年A股IPO募資922.87億元,相比2017年同期的1000億元左右的融資額,出現小幅下滑。相比而言,增發股票成為股權融資大頭,今年上半年共計有177家公司增發,合計增發募資3677.6億元,占全部股權融資的52%,是IPO融資規模的約4倍。工業富聯是今年上半年的最大IPO項目,募資總額達到271.2億元,這一家公司就占據全市場IPO募資額的29.39%。
從回報率看,新股上市依然受到投資者追捧,63只新股上市首日平均上漲43.48%。從新股上市后市場表現看,共有18只股票取得10個以上“一字漲停板”。63只新股上市后5個交易日平均上漲51.56%,上市10日后平均上漲91.32%,上市20日后平均上漲111.70%,上市3個月后平均上漲95.50%。
從行業看,A股IPO最多的行業是計算機通信、汽車制造,IPO數量分別達9家和8家。網上申購的平均中簽率為0.05%,網下申購的平均中簽率為0.03%。
“與過去幾年相比,今年A股IPO特點鮮明。”投中研究院院長國立波認為,A股IPO更加注重質量。A股市場IPO數量比去年大幅下滑,但融資金額下滑幅度相對較小,表明今年IPO發行更加側重于發行的規模和質量。
從排隊企業看,Wind資訊統計顯示,目前IPO審核申報企業數量共有2566家,在主板排隊的企業有313家、創業板排隊企業有241家、中小板排隊企業有242家,其余企業大多處于輔導備案登記受理的狀態,未確定擬上市板塊。分行業看,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排隊上市的企業最多,達64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排隊企業有48個,醫藥制造業有27個,通用設備制造業有25個,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有62個。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呂隨啟認為,從今年上半年IPO狀況和排隊企業情況看,國內企業有一定融資需求,不論是發股還是發債,只要獲得監管層批準,企業都有動力去踐行。目前來看,部分代表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等的新經濟企業上市愿望更大,也有望成為投資者寵愛的“香餑餑”。
周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