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男裝正在迎著這股進軍中國的熱潮逆流而上,回溯到它的源頭。
在經歷了因巴菲特而引起的廣泛關注后,大楊集團順勢展開進軍海外市場的戰略。去年年底,大楊董事長李桂蓮表示,公司品牌創世的主要目標是布局海外,并“計劃進入美國230家高檔商場,之后將是亞洲和歐洲市場。”
根據公司所在地大連的當地媒體稱,在“巴菲特視頻”被國際媒體報道后,北美最大的服裝批發商Peerless立刻派高層到訪,提出承擔創世在美的所有銷售事宜。
在公司位于普蘭店市楊樹房鎮洋爾特服裝工廠的一個車間中,許多產品工藝都要求手工縫制,幾件成品的標牌上寫著巴菲特和比爾·蓋茨等眾多名人的名字。經理王林說,這里的產品采用單量單裁和單獨設計,從給客戶量尺寸到最終交貨需3—4周,目前國外需求增長較大。
大楊總經理石曉東表示,批量生產仍是目前公司的常規生產方式,而單體單裁的利潤率卻是前者5倍以上。伴隨進軍國際市場,創世將順勢把自己打造成世界最大的單體單裁品牌。
其實早在2008年下半年,波司登的兩家男裝旗艦店就在英國開業,分別位于英國薩??丝h和林肯郡的繁華街道。
“波司登男裝在剪裁工藝和風格設計上非常專業,我們銷售的服裝里有1/3都是波司登男裝。”英國經銷商GREENWOODS集團總裁約翰漢斯說。自登陸英國市場以來,公司在英國已經有80多家銷售專廳。
在中國男裝向更高端領域和國際市場的邁進中,這些品牌所付出的努力,都成為中國男裝國際化進程中極有價值的嘗試。
并購,曲線國際化
更多的嘗試在2009年得以進行。
金融危機爆發后,大批來自中國的買家把注意力放在了國際市場,與以往不同,他們這一次要買的,是國際品牌本身。
金融危機讓一部分國際品牌經營出現困難。2009年上半年,BURBERRY施行成本削減計劃,裁員1000多人,但在上半個財年,稅前利潤仍比2008年同期下降19.6%;同一時期,HUGOBOSS虧損了1590萬歐元。
“負債過重,給了中國代理商機會”,而在此之前,一些國際品牌幾乎很少主動出售股份,“即使有,也輪不到中國的代理商”。
關于收購,實力是個大問題,“動輒幾十億的資金”。不過現在,大批私募基金開始在中國尋找合作伙伴,只要是負債比較多的奢侈品牌,背后幾乎都有中國買家在嘗試收購。
對于很多實力雄厚的中國男裝企業來說,這無疑是個好機會。
去年年底,九牧王透露,公司已經收購了歐洲某知名服裝品牌,正在進行資產清理和掃尾工作。“合作方式是我們控股,我們看中的是其研發設計和品牌管理能力。”公司董事長林聰穎說,收購完成后,九牧王除了保留對方的高管、設計團隊及終端之外,還計劃將其引進國內銷售,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在大中華區運營該品牌。
在他看來,在金融危機之下慘淡經營的歐洲紡織服裝企業大多出現了現金流問題,此時出手成本相對低廉。九牧王暫時并不準備借此將自有品牌推廣到歐洲,而打算繼續經營該品牌在歐洲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