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外國女裝紛紛挺進中國女裝市場并占據了領先優勢,隨著它們不斷加大對中國女裝市場的開拓力度,女裝市場的“火藥味”更是日趨濃烈。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女裝市場居前十位的品牌中,前五名全部為國外品牌,中國本土女裝品牌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廣州世宗服飾有限公司市場總經理BADEN也直言,中國女裝市場占主流的是外資品牌。在國際金融危機情況下,本土女裝品牌大都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庫存壓力是最大的問題,有些企業甚至虧損20%”。
市場細分的結果就是消費人群的變窄,而多元化則能滿足更多的消費要求。但是,女裝多元時尚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產品系列及風格的多樣性,在多元化中如何確立品牌文化,本土企業還需要一定時間的磨練。
細分市場曾是中國女裝市場的一大主流,但在生產成本、競爭加劇等環境下,細分市場逐漸出現不適之處。CROBI/卡樂比市場總監莊重地說,“在外國品牌占據主要地位的中國女裝市場,女裝多元時尚將成為一種全新的經營模式。”莊重指出,“外國品牌大量涌進,本土女裝品牌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而且日益增大的生產壓力、庫存壓力都給企業帶來很大的挑戰。”
2009年中國棉產量下降了30%,人工成本又上漲了12%多,因此,服裝企業在生產成本上壓力增大、銷售下滑、利潤變薄。在此情況下,包羅更多消費人群的多元時尚模式得到了商家的青睞。
來自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女裝市場前五名依次為艾格、ONLY、ESPRIT、艾格周末(艾格的二線品牌)和VEROMODA,中國自主品牌女裝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
國產女裝廠商YIGUE(亦谷)總經理吳宏坤介紹說,目前國際巨頭重點進攻的女裝“主戰場”主要是少女裝和熟女裝兩大塊。其中,少女裝領域大牌公司云集,競爭最為激烈,如ONLY、ESPRIT、艾格等,都是緊緊圍繞這一市場做文章。少女裝的目標消費者一般為17歲至24歲左右的女性,這一年齡段的女性普遍接受國際流行觀念很快,因而導致少女裝品牌的地域文化差異比較小,國際品牌在中國的發展異常迅猛。